用户登录
账 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账  户:
新 密 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注册账号
账 户: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中国古代最有个性的文人逸闻趣事》
  • 作者:杜柯
  •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的资料来源主要有两个:正史与野史。
无论正史或野史,笔者只是关注主人公的逸闻、琐事、奇闻、趣事,对于宏大的正史、主流事件则不感兴趣或尽量避而不谈。它给读者表现的是生活化、情趣化的碎片,多是已被历史淹没不被人熟知的文人雅士的生活点滴、平生轶事、趣闻片段。
因为有的题材出自野史,所以于事实也不一定靠谱。但作者的本意非是追求信史写作,而是愿读者在涉笔成趣的阅读中得到一种满足的快感,身心放松,哈哈一乐,余味悠长。
这是具有阅读快感的消遣式阅读,如果您读这本书累了、乏了、厌了、倦了,那本书的写作无疑是失败的。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什么素材与事件,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书写、发挥和完成的,也就是说,题材和事件可能是别人的,但叙述的语言、方式、甚至细节都是自己的。重点落在“趣谈”上,即一种生动活泼的趣味性写作。
作者介绍
杜柯,80后,资深编辑。曾用多个笔名。已在《文艺风赏》《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苑.经典美文》《读者.校园版》《黄河文学》《雪莲》《鹿鸣》《鸭绿江》《文学界》《小说月刊》《小说林》《新大陆》《辽河》《西部作家》《当代小说》《金田》《南方人物周刊》等刊物上发表过作品;另在《爱人》《家庭之友》《女人坊》《女刊》《俪人》《私人坊》《情人坊》《美人坊》《爱上爱》《私房心情》《伴侣》《爱情故事》《人之初》《女色》《暖爱》《学生时代》《蓝铃》《打工族》《通俗小说报》等时尚、通俗类杂志上发表文章,计100多万字。
已出版有长篇小说《瘦王》《少年行》《雪隐》等。
其中《雪隐》2016年参加厦门凌零图书征稿大赛,入选最终十部。
短篇小说《在野》获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二等奖。

  • 目录
  • 样章

学习史上的惊人革命

三个文人的华山接龙术

勇斗恶龙

驴友

会写字更会卖字

青青草木,摇曳生姿

秋夜里,一棵枣树……

史上最变态的拼酒术

第一枪手温庭筠

“郑体字”与女人的大腿有关吗?

三个火枪手

琴杀

大战鳄鱼

人面桃花

幕后推手

学术与艺术

叩齿庵传奇

一颗柔软的心

冲决罗网的诗人

史上最拽稿酬

让人脑洞大开的“壮阳法”

大唐公主与王维的有缝对接

高逼格青年顾恺之

真的有“一字千金”吗?

上考场,打麻将

非主流人物王羲之

抱薪救火

智闯耗子宴

只身平叛写传奇

“吾爱孟夫子”——这厮太可爱了

砸琴,是为了听音

往事如烟,可惜流年

谢公拾零

极客苏东坡

尾生抱的是什么柱?

艺术梁山上的王小五与王小七

范仲淹的横断面

李绅活着的那些年

小杜同志的那些风花雪月事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后记(暂未写)


       学习史上的惊人革命

 

晚唐诗人张籍在唐诗史上名头不小,来头也不小,——因为他是韩门的首席大弟子。人所共知,韩愈的弟子一大堆,五花八门、奇才怪诞多的是,但是这些人见了他一律都恭恭敬敬喊一声“大师兄”,或抱拳点头示意,情况可想而知。

张籍既然是韩大文豪的门徒,自然少不了受其老师影响,他们老师推崇杜甫,所以他对老杜也深以为喜,膜拜不已。说句不好听的,简直是天生的臭味相投!

张籍对老杜崇拜、痴迷到怎样程度?——任你怎样开动马力想象无极限,都触摸不了它的边际。

他是怎样向老杜学习提高诗艺的呢?

《云仙散录》一书记载,张籍迷恋杜诗到了变态,走火入魔的地步。

怎么说?

杜诗在他眼里不是顶杠杠好嘛,我要汲取他的营养。怎么汲取?不是皓首穷经地揣摩、吟咏、背诵,这厮有个不可告人的“绝招”,——此秘笈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一般儿人都不告诉他!

说来话短。张籍把杜甫的名诗一首首抄在纸上,再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每天早上吃它三匙。

这和中药方子有点像,差点还制成了丸药。而且,一定要按时按量服用喔!

咱中国人一向崇尚吃什么补什么,比如吃猪腰子补肾,吃驴鞭子补鸡巴。我不是缺才华么,不是缺老杜的才气么?好,咱直接把他的诗“吃”了,营养营养。

你可以说这厮脑筋短路,也可以说他是个天才。多有创意啊,简直就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人物。就是不知道他是天才还是疯子。

据说,一日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以为他在搅制糨糊呢。可拌着拌着他开始加蜂蜜,就说你家糨糊高档啊,还放蜂蜜?张籍说,不是,吃呢。

朋友惊问:吃?你吃纸灰做什么?

张籍慢条斯理回答,你以为这是一般的纸灰么?这是老杜的诗。

朋友眼睛瞪的灯泡大——哦错了,那时没有灯泡,应该是铜铃大,就问:你吃这个?脑子烧糊涂了吧,吃这个有屁用?!

张籍不动声色,得意道:吃了老杜的诗,就能写出和他一样的好诗了。

朋友哈哈哈大笑,震下几片屋瓦。

张籍不笑,急顾左右,正色道:今天有幸被你看到,此乃千古不传之秘诀,休向外人道也!

——怎么样,学到了一招吧?以后向某人学习,最简截高效的方法就是吃了他。

我想幸亏杜甫和他不是同代人,否则,一时兴起把整个人撕成条条吃了也是有可能的。这个不是更补么?

看了以上,我们不免要弱弱地问:张籍老兄吃了“纸灰”,到底起作用没有?

——这还用说嘛,不起作用人家能写出那么好的诗?能进全唐诗?能是首席弟子?能是大师兄?能在千年之后还有诗作选进语文教材经国家教育部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