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账 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账  户:
新 密 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注册账号
账 户: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童年往事99》
  • 作者:辛立华
  • 字数:
内容简介:
儿童读了此书,会从一个个小故事中看到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怕是永远也不会看到的那些个小动物与昆虫,那些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面与情景,会让他们对六十多年前的儿童生活产生崇敬与羡慕。

老人读了此书,会勾起他们童年的回忆,或苦或乐,或喜或悲,都会让他们激动不已,都会让他们在回忆中看到自己童年的影子,都会通过回忆而感到幸福与欣慰。
作者介绍
辛立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北京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至今在《北京文学》、《黄河》、《小说林》、《延河》、《雪莲》、《雨花》、《青春》、《短篇小说》、《长江文艺》、《辽河》、《北方作家》、《太湖》、《安徽文学》、《厦门文学》、《鸭绿江》、《大地文学》、《东渡》、《曲艺》、《新剧本》、《剧本》等全国各报刊公开发表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相声、小品等各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4部,作品集4部。2012年退休于北京市昌平区文化馆,现为自由撰稿人。
  • 目录
  • 样章

1:套知了              2:抓鱼               3:捡煤核儿

4:摸瓜                5:挖野菜             6:套猪獾

7:抓野兔儿            8:钩干杈、捡树枝     9:踩鸭蛋

10:独行夜路           11:偷吃              12:掏鸟蛋

13:挖子弹头           14:买小人书          15:打尜儿

16:逃学               17:抠马蜂儿子        18:掏喜鹊

19:智杀大青蛇         20:我要当骑兵        21:剥玉米皮

22:弄巧成拙           23:寻找蛇皮和蝉蜕    24:生炉子

25:掏河泥             26:除四害            27:藏猫猫儿

28:抓寒鸦             29:滑冰              30:遇上龙卷风

31:逮蝈蝈             32:反特演习          33:举“纸活”

34:烤肉串儿           35:砍树墩儿          36:放鸭子

37:捉金蟾             38:玩儿打仗          39:捡菜帮儿

40:滑雪               41:寒夜去排队        42:解馋的油渣儿

43:那年的除夕夜       44:看谁胆子大        45:那一年偷枣儿

46:逮蜻蜓             47:半碗菜粥          48:抬水

49:捞苲草             50:危险的爆炸试验    51:巧捉蝙蝠

52:摸蛤蜊             53:想起萤火虫        :54:卖青草           

55:捡黄豆:            56:玩儿泥巴           57:见过一条狼       

58:砸山桃核儿         59:第二次逃学         60:抬着板凳去上学   

61:可爱的小刺猬       62:囤公鸡             63:偷精品牛粪      

64:取暖               65:惹祸的砸高香       66:巧捉自乐黑儿     

67:儿时的候鸟         68:蓝点颏儿和红点颏儿 69:家蛇             

70:童年的蛙鸣         71:我的大公鸡卫士     72:弹球儿           

73:捋榆钱儿           74:钉榆树皮           75:推碾子           

76:惹急了一头牛       77:狗剩儿家的红毛猪   78:玩儿抓特务       

79:遇上大暴雨         80:谁偷走了我家的鸡   81:大黑家的黑山羊   

82:吓哭了女老师       83:第一次乘公交车     84:游向小岛         

85:老鹰抓野兔儿       86:我们都挨了家长的打 87:可恨的蝗虫       

88:报恩的黄鼠狼       89:一鸣惊人           90:有惊无险         

91:给姥姥送年货       92:捡鞭炮             93:好厉害的戴胜鸟   

94:捅马蜂窝           95:红嘴蓝鹊           96:树上有一条蛇     

97:张爷爷的画眉鸟     98:步行去动物园       99:第一次受表扬 


套知了儿    

                           

知了(读了解的了音)儿,是北京地区对蝉的俗称,也有管蝉叫马唧鸟儿的,也有叫马葚儿的。全世界的蝉到底有多少种,笔者实在不知,便就不敢胡说。知道的,也就是北京地区的几种。

最先出来的是一种小知了儿,是在麦子快熟的时候。个头儿不大,比一节小拇指还小,绿灰色,叫起来滋儿滋儿的,声音挺尖。

一种是入伏后才有的知了儿,个头儿和上一种差不多,颜色也差不多。叫起来特别像:二哥——、二哥——,越到傍晚叫的越欢。

另一种知了儿,叫起来:叽嗷叽嗷叽嗷炸,听着像是被马蜂蜇了在痛苦的喊叫。一连这么叫几声就停一会儿,接着再这么叫。这种知了儿在早是很少的,是近几年才显得多了起来。

还有一种大个头儿的知了儿,麦收以后相继而出,个头儿跟两节大拇指差不多。这种知了儿浑身油黑,叫起来喳——。声音极其洪亮,且延续时间长。盛夏的中午,房前屋后树上的知了儿要是同时叫起来,大有震耳欲聋之势。这种知了儿特别喜欢落在柳树的枝杈上,位置不高,一根高粱杆就能够得着。这种知了儿还喜欢聚在一起,有时一棵柳树上竟趴着几十只,一个挨一个地紧紧排在一起,翘起屁股比赛般地玩儿命叫。

我们童年时候套的,就是这种知了儿。

套知了儿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首先要从马尾巴上揪下一根马尾(读乙音)儿,必须是揪下来的。地上捡的不行,短,还不结实。揪马尾儿要特别小心,一是不能让马踢着,二是不能让大人看见。马尾儿揪下来后,从中间一弯开始搓,像搓麻绳儿那样搓成细细的一根儿绳儿。关键的地方,也就是弯过的部位,要留出一个芝麻粒大小的孔。将搓好的马尾儿的另一头穿入小孔,再轻轻的一拉,留出比五分钱硬币大一点儿的一个圆圈儿,一个套知了儿的套儿就做成了。马尾儿是很硬的,套儿就直愣愣的张着。

找一根儿竹帘子上的竹劈儿,将马尾儿套儿牢牢地固定在竹劈儿的一头儿,将另一头儿插进高粱杆儿的顶端,一副套知了儿的工具就做成了。

套知了儿,一是眼神儿要好,七八米的高处,不单是要看得清楚知了儿,更关键的是要看得清楚高粱杆儿顶端细细的马尾儿套儿,还有知了儿那细细的前爪儿。否则的话,一个知了儿也套不着。就有眼神儿不好的,明明是一小块儿黑色的树疤,却看成了是知了儿,就挺认真的套。套了半天也不见树疤动弹一下儿,气得就用高粱杆儿捅,一捅才知道根本不是知了儿。自然是惹得小伙伴儿一通儿的笑和挤兑。

再就是必须得有耐心。举着高粱杆儿,仰着脖子,小心翼翼地将套儿伸到知了儿的前面,逗引知了儿伸出前爪儿去抓那套儿。知了儿是没有听力的,但眼神儿特别的好,很快就能看到前面的马尾儿套儿。这就要求不能性急,要一点儿一点儿的将套儿伸到知了儿的前面,不然的话,速度稍微快一点儿,知了儿就会受到惊吓快速飞走,还会尿你一脸的尿。凉凉的,吓你一跳。必须做到让知了儿认为眼前的马尾儿套儿不会对它构成任何危险了,它才会放心地用前爪儿去抓那马尾儿套儿。至于说知了儿为什么要用前爪儿去抓那马尾儿套儿,怕是谁也说不清楚。

知了儿的前爪儿有倒刺,当看清楚它的前爪儿已经伸进了套儿里,猛地一提高粱杆儿,坚挺且滑的马尾儿套儿就会即刻收缩,知了儿的前爪儿就被牢牢的套住了,知了儿就扑棱着翅膀大声叫着。此时此刻的心情,现在想起来都是那么地兴奋。幸运的话,一上午能套几十只。放在火上烤熟了,沾点儿盐花儿放在嘴里一嚼,那味道,嘿,挺美。


抓   鱼


我的童年,除去到了春节才能吃上一顿肉外(是杀了自家养的大公鸡),平时与肉根本无缘。用当时很流行的一句话说:一年到头儿也沾不上荤腥儿。一句话,道出了当年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苦。

十二三岁的男孩子是不甘寂寞的,总有办法满足某种的欲望,不管是玩儿的还是吃的,都要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抓鱼,就是我们解决吃肉的方法。我们抓鱼的方法,主要是摸鱼、淘鱼、网鱼。

先说摸鱼。我们村边有一条河,那个时候的河水是相当干净的,绝对的没有污染,河里的鱼也就多,鲤鱼、鲫鱼、鲢鱼、浮鱼、黑鱼、泥鳅、扎鱼(嘎鱼)、鳝鱼等等足有十几种。

摸鱼,一是要会游泳,二是要胆子大。

摸鱼得等到炎热的夏天,河水被晒得热乎乎的,鱼就躲到岸边的杂草中避暑,我们跳进水里也不冰身子。我们游到岸边,把两只胳膊张开,五指并拢,伸到岸边的杂草中,慢慢地将两只手合拢。如果两只手之间有鱼,鱼也不会乱跑,直到手触到了鱼,鱼才跑,但已经晚了。当手感觉碰到了活物儿,两只手就赶紧合在一起紧紧抓住。这就需要胆量了,因为每次抓住的不见得都是鱼。疙疙瘩瘩肉乎乎的,是癞蛤蟆。滑溜溜的,刺溜一下跑了,也许是鳝鱼,也许是蛇,吓你一跳。最讨厌的是扎鱼,能把手扎出血来,肿起老高,没一个星期好不了。尽管如此,对于摸鱼,我们仍然是乐此不疲,整个夏天,除去上学,每个礼拜天我们几乎都泡在水里。幸运的话,能摸到半脸盆的鱼。没有太大的,基本都是一拃多长的鱼,而且什么鱼都有。有时候也能碰上一斤左右的大鱼,但都是抓不住,跑了。

淘鱼。我们淘鱼,都是在公路两旁的泄水沟里。那个年代,京昌公路两旁的泄水沟里就有鱼。到了雨季,两旁的泄水沟里都积满了多半沟的水。到了十月,沟里的水就渗得差不多了,最深的地方也就有半米深。我们用铁锹截出五十米左右的一段儿,就站在水里,撅着屁股用脸盆往外淘水。十月,水已经凉了,刚下到水里,凉气顺着腿肚子往上钻,浑身都冷飕飕的。但是,一想到全家人能吃上自己抓的鱼,心里就有一种现在才说得上来的使命感,一咬牙,就比赛般地一下一下的往外淘水。很快,就不觉得凉了,再过一会儿,浑身就开始冒汗。大约三四个小时后,沟里的水就被我们淘干了,我们也累的腰酸腿痛了。可是,看着一条条一拃长的鱼侧着身子在沟底摔打着尾巴,别提有多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