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账 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账  户:
新 密 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注册账号
账 户: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审美教育研究》
  • 作者:张坤
  • 字数:
内容简介:
素质教育背景下“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音乐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影响我国音乐教育教学的教育理念。新课标发展下,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实现美育素质教育是音乐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对教学审美价值的认识不足,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被忽视淡化,导致音乐教育存在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音乐审美意识淡薄及音乐审美教育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利用音乐基础知识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提高审美认知和审美体验,从而达成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
作者介绍
张坤,1978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音乐学硕士,毕业于吉林大学,现为长春师范大学讲师。多年来一直从事音乐表演与单簧管演奏及教学。曾主持、参与多个省级科研立项工作,并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 目录
  • 样章

上篇 音乐基础知识的相关概念

第一章 音乐基础知识的界定 .................................................. 03

  第一节 音乐基础教学的内涵 ..............................................07

第二节 基础设置和学容的构建 ............................................26

第三节 视唱练耳在基础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 ...........................30

第四节 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性 ........................................34

第五节 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 ............................38

第二章 音乐教育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4

第一节 国家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要求 ....................................44

第二节 人才培养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关系 ................................46

第三节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作用 ..........................................50

第四节 音乐教育对高校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发展及转变 ....................52

第三章 普通高校设置音乐基础课程的目标 ......................................56

第一节 普通高校设置音乐基础课程的目标 ..................................56

第二节 音乐教育的特质 ..................................................58

第三节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以美育德” ....................................60

第四章 普通高校设置音乐基础课程的意义 ......................................62

第一节 音乐术的审美特性 ................................................62

第二节 音乐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 ..........................68

第三节 教学方法 ............................ ...........................68

第四节 美育的概念及历史渊源 ................ ...........................73

第五节 音乐审美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76

第五章 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84

第一节 乐理知识教学的重要性 ............................................84

第二节 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 ............................................88

第六章 音乐教育哲学观 .....................................................91

第一节  从美育到音乐美育:音乐审美教育观念的历史变迁 ....................91

第二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观 ...........................................101

第三节  影响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主要因素 .................................120

第四节 确立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对策 ......................................123

第七章对高校公共音乐审美教育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134

第一节 提升音乐感悟力的培养目标 ........... ............................135

第二节 体现音乐与其相关文化知识的融合意义 ... ..........................138

第三节 审美观念形成的最终目标 ............. ............................140

第八章培养当代大学生音乐美能力 .............................................142

第一节 感受音乐的能力 ..................................................142

第二节 增强高校学生音乐审美水平 ........................................143

第三节 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 ..........................145

第四节 开展音乐审美教育和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关系 ........................146

 

中篇 高校审美教育现状

第一章 高校审美教育的核心与价值 ...........................................155

第一节 高校美教育的重要性 ..............................................155

第二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158

第三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 ..............................................160

第二章 选择审美为目标教学内容 .............................................162

第一节 整体性 ..........................................................162

第二节 多元性 ..........................................................164

第三节 重新界定审美主体需求的“雅”“俗” ..............................165

第四节 传统音乐教育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 ..................................168

第三章 运用审美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 ..........................................174

第一节 音乐语言的特殊性以聆听、体验为主 ................................175

第二节 音乐审美价值的混合性 ............................................177

第三节 审美体验的连续性 ................................................179

第四章 高校审美教育现状 ...................................................180

第一节 高校审美教育概况 ................................................181

第二节 高校审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82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中的历史残余思维产生的认知影响 ..........................186

第四节 实用导向下的高校教育现状 ........................................189

第五节 国外高校先进教育模式的借鉴性 ....................................192

第五章 高校审美教育建设 ...................................................197

第一节 国外高等院校审美教育建设 ........................................197

第二节 国内高校在审美教育上的积极举措 ..................................200

第三节 高校审美教育的相关建设 ..........................................203

第六章 高校审美教育必修课设置的相关问题 ...................................206

第一节 人文思想与科学主义相融合的教育模式 ..............................207

第二节 两种教育观的分歧和统一 ..........................................208

第三节 音乐艺术文化的构建 ..............................................210

第四节 艺术智能的交叉作用及对远期的效应 .................................213

 

下篇 高校审美教育实施展望

第一章 转变教育理念 ......................................................219

第一节 明确培养对象的有效前提 .........................................220

第二节 基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定位 .......................................222

第三节 课程设置的必要环节 .............................................224

第四节 艺术实践活动参与的重要保障 .....................................226

第五节 明确作品中心转向对人的音乐性的追问 .............................230

第二章 加强音乐基础教育的实践应用 ..........................................233

第一节 明确视唱练耳教学在音乐基础知识的分析指导性作用 .................233

第二节 强化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基础知识的应用性 .........................238

第三节 重视视唱练耳与音乐审美的关系 ...................................242

第四节 开展审美教育引领下的视唱练耳教学实践活动 .......................246

第三章 高校基础知识与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 ..................................251

第一节 以美育人,加强师资建设 ........................................251

第二节 美化环境,强化教学过程 ........................................255

第三节 优化课程,构筑全新美育模式 ....................................259

第四节 重视能力培养终生审美观 ........................................262

第四章 音乐审美教学模式的条件保障 ........................................267

第一节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基础 ..........................................267

第二节 师资队伍的加强是关键 ..........................................268

第三节 教材建设的完善是依据 ..........................................269

第四节 硬件设施的提供是保障 ..........................................270

第五章 音乐基础识谱教学在我国教育中的展望 ................................271

第一节 中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识谱教学研究 ...............................271

第二节 识谱教学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展望 .............................275

结 论 ....................................................................280

参考文献 ..................................................................281

 


第一章 高校审美教育的核心与价值

第一节 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古人于2000多年前就发现了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那就是具备教化风俗、辅佐政道、启迪智慧、陶冶性情等社会作用。现阶段,音乐教育是大学审美教育的有效环节,对增强学生的艺术素质、审美能力、思想道德等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家长、学校未给予音乐教育的应有地位和重视,使音乐教育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高校开设音乐课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也通过学习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让其在未来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的审美观,可以有效判断事物的美丑,进而增强学生发现美、彰显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能够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广义层面的心理健康,是持续的、满意的、高效的心理状态;狭义层面的心理健康则是,人协调一致、内容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就是人格、行为、意志、情感、认识的协调与完整,能够基本适应社会要求,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非功利性是音乐教育最显著的特点,高校音乐教育是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精神境界为主要目的的。现代社会更需要高级专业型、审美化、综合型的人才,大学毕业生势必要应对创业与就业压力,所以高校学生既要懂技术、有知识,也要具备审美能力以及健全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竞争压力。

()能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通过音乐唤醒人心灵深处关于自身与世界美好的、雄伟的、崇高的事物的一种观念。”当代高校学生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提高自身音乐修养。只有积极地聆听和学习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才能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有利于社会发展、健全高尚的人。音乐基础教育既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也可以借助审美教育树立良好健全的人格。

音乐教育在陶冶高校学生精神性格、提升学生智力水平、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都有促进作用。我国音乐家贺绿汀提出:“音乐是增强人民群众高尚思想感情、道德品质的有效方式。”学生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通过乐曲了解到当时的人们在生活中取得的胜利和面临的失败也经历着欢乐与痛苦。从而能够在现实环境中冷静思考,以乐观、坚强、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当学生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中时,其身心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音乐的滋润和洗礼。经典、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帮助人们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当学生们聆听美妙音乐时,就会憧憬美好的事物,进而清晰地判断出事物的美丑,既能够净化心灵,也能陶冶情操。

()能够增强高校学生的道德修养

增强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能够增强其自身的道德修养,但一般高校设置音乐艺术课程,要防止出现过度看重艺术“德育化”的现象。换而言之,就是将艺术教育和思政教育等同起来,觉得“寓教于乐”和“艺术育人”就应该将艺术当作进行德育方式与媒介来开展思政教育,以实现提高高校学生思想觉悟及增强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并将艺术教育强行列入德育范畴内。就本质而言,艺术教育体现出一定的德育功能,但此功能是基于艺术教育具有的审美功能而发展的。经堂聆听音乐的人能够在欣常过程中获得修养具有更细腻的情感和更多的心理层次,能够选择相应方式处理不同的事与人。

()能够提高大学生对音乐的喜欢程度

喜欢是人们爱好活动或者积极了解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此倾向通常和某种感情相联系。大学生将音乐审美当作放松心情、释放情感、心理调剂有效方式,在生活与学习中扮演着无法取代的角色。部分大学生在高中时期由于学业繁忙和应对各类考试而不重视音乐的审美活动,未积累审美实践经验,所以就难以形成兴趣;部分学生借助媒体、家庭等不同渠道,接触音乐,并激发出强烈的兴趣,将音乐审美当作一项重要的精神生活。美育是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兴趣的科学方式。个体审美活动和课堂音乐审美活动的重要差异是:前者具有较明显的随意性,而后者是针对性强。在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欣赏很多东西方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此课程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步培养起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加音乐涵养,并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增加大学生音乐涵养需要逐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和学习音乐艺术,其本质是在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需要的调控与支配下,应用音乐审美能力而获得的一种音乐审美体验。众所周知,美感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快感,音乐借助其为人提供的听觉快感,让人在或激昂或深沉或细腻或粗犷的声音里,感受到美,进而得到美感。由于音乐审美活动具有创造性,因此既能发挥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功能,也能通过以美引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通过以美启真的方式,提高学生智力水平;通过以美怡情的方式,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例如,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作品赏析》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并不熟悉民族器乐,先让他们欣赏《梁祝》《二泉映月》等比较熟悉的音乐作品,以便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在欣常《彝族舞曲》这一琵蓄曲时,学生通常会因为不孰采或听不懂而意兴阑珊,如果在欣赏时给予“此音乐会让你想到哪首歌”的提示,就会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探奇心,进而引导他们产生审美兴趣。在学习唢呐、古筝等传统民族器乐时,使用这种方法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在欣赏古筝、萧、琵琶等等民族乐器的独奏作品前,可以欣赏由笛子、唢呐、古筝等传统乐器和现代电声乐队共同演奏的《一无所有》,调动学生的欣赏兴趣。此欣赏方式大幅度降低了高校学生因不了解民族乐器产生的排斥情绪如果能调动学生兴趣,就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能够帮助大学生关注音乐的发展

高校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过程中,激发其审美兴趣,增强其审美能力,也更加关注审美对象的进步和发展。高校学生在群体与个体音乐审美活动中,能够接触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对音乐作品从陌生到基本了解,从基本了解到深度喜爱,部分音乐作品已从原来课堂审美对象逐步转变成个体审美对象。高校实施的音乐作品审美活动,能激发其深度思考审美对象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音乐具备优美的旋律,多变的节奉以及丰富的音色,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其形成完整的乐谱,并且能够动人心弦,冲击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所以,音乐审美课程能够对高校学生的美感及形象思维产生重要影响,并且是其认识社会的方式之一。音乐审美教育被当作朔造良好人格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尤其在注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对音乐审美课程的教育。在该课程中,应确定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地位,并正确认识到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美育教育,是教育理念的基础。在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时,应该从学生的审美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教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音乐与情感的共鸣,诱导学生感受音乐课程中的审美情感,增加对音乐审美教育价值的正确认识。正确培养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教育价值观,使之正确理解审美观点、审美情绪、审美理想等因素,能够增强其鉴赏力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价值的理解。

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可以通过音乐形象的塑造,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并且使之具备理想以及热情,具有长期效果。在我国古代的《乐记》中便有记载。将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体现认定为:通过音乐便可知道“大象”发展状况。并且将音乐中的五音同人类的情感相结合。由此可见,自古以来音乐审美教育就能够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因此,在我国高校中的音乐审美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学生性格的塑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观念,以此促进高校学生了解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价值及意义。

此外,音乐审美教育还具备独特的艺术性,在激发高校学生审美感受、提升想象力、增加鉴赏力以及创造力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高校学生的心理平衡感,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协调高校学生的情绪,促使其形成较为规范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我国古代音乐著作《乐记》中记载:“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认为音乐审美能够促进自身行为规范,美化风俗习惯优秀的音乐作品确实能够体现出崇高的价值观,音乐审美艺术是提升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方式,并且能够净化高校学生的心灵,使其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高校大学生对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不理解,意识淡薄。高校学生对于音乐体裁的热爱首先表现在对流行音乐的追捧;其次为喜爱摇滚、说唱方式的音乐体裁;然后为爵士乐。喜爱古典音乐的学生仅占总调查人数的8%。在高校学生中,喜爱民族戏曲的仅占7%。从该组数据中能够得知,高校学生比较追捧审美因素较少的流行音乐,而对于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音乐则欣赏的较少,如我国特色戏曲等。由此得知,高校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较为淡薄,当问及音乐审美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影响作用时,大部分学生认为不重要,或者说没有该方面意识,这证明高校大学生没能意识到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第三节 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

 

在国内高校音乐审美教育中,未对其核心地位进行明确。音乐审美教育是美感教育,可以对高校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并以塑造其完美人格为主要目的进而以艺术美的形式对其进行音乐审美教育。音乐审美教育最早的提出者是德国的一位诗人,他认为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增加学生的美育教育,提高鉴赏力,促使学生感性以及精神力量得到协调发展。但是,在高校音乐审美课程中,大多数教师无视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例如,音乐审美课程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学生学会某一音乐作为目的,并且认为学生将该音乐学会便是完成教学。即使对高校大学生讲解识谱知识,也只限于形式,再者由于高校学生不热衷于学习较为枯燥的识谱知识,没有较大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师没有教学欲望,形成恶性循环,在对其进行教学时,只采用普通的教学方式,同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符。

再者,由于部分高校音乐审美课程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不能实现音乐审美教育的真正价值。不管是在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还是在歌唱中,都不能将其核心地位体现出来。多数高校音乐审美课程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不能采用灵活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音乐审美课程教育。比如,在歌唱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单句教唱,不具备新颖的教学方式。另外,由于部分高校教师备课不充分不了解音乐背后的思想以及情感,甚至对某些音乐同样存在不解。只是单纯通过音频设备对歌曲进行重复播放,并且不对歌曲进行讲解,造成高校学生不懂其中内涵。更不了解音乐宙美的含义。高校内音乐审美教育采用的这种方式阻碍了大学生学习音乐审美课程的兴趣,也不能起到提升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更不能够增强其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例如,同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审美课程较为单调,造成了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同音乐基础知识相关的理论,并不能起到实质性作用,学生对音谱以及音准的掌握仍旧是一知半解。如果学生对音乐中所表达的内涵不能进行准确把握,那么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就会使高校学生体验不出音乐之中传递的情感,更不能保证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