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
.......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
.......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A银行花园县支行各业务管理部门开始对洪灾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反省,制定整改措施时,刘新高却产生了借这场百年不遇的洪灾来使自己扬名的想法。
他把吴涛叫到行长室,声称自己准备借洪灾“好好做一篇文章”,要求办公室迅速整理花园县支行抗洪抢险的先进事迹材料,上报到市分行和省分行,然后联系本省主流媒体和《金融时报》等全国性的专业报刊,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事迹材料要突出支行主要负责人科学判断、沉着应对、正确指挥、运筹帷幄,对抗洪抢险的胜利取到了决定性作用。
吴涛接到任务后,白天黑夜地加班加点,搜索枯肠,绞尽脑汁,整整花了一个星期,才把先进事迹材料的初稿拿出来。
呈给刘新高审阅时,刘新高看后却眉头紧锁,感觉与自己的意图相差甚远。
吴涛又按领导意见修改了好几次,还是不能令刘新高满意。
刘新高这才意识到,写材料这碗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吃的。他又把王加林叫到行长室,先是问了一下储蓄会计档案的整理及重新归档情况,问了一下灾后各营业网点恢复营业和存款增减情况,又谈到了自己对几个行级后备干部的总体评价。
刘新高说,从综合素质看,他认为王加林最有希望进入支行领导班子,他将不遗余力地为王加林去争取。
王加林听到了只当是没听到的,但口里还是说了声“谢谢”。
刘新高接着就转入正题,把对吴涛说过的一番话,又对王加林说了一遍。
王加林的第一反应就是坚决不写。他觉得,这次抗洪抢险没什么值得写的,遇到这样的天灾人祸,任何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做。这是本能驱使,与思想境界的高低没有什么关系。守土有责,支行干部员工只是做了他们本应该做的事情。
至于刘新高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更属无稽之谈。整个抗洪抢险过程中,很少看到他的身影,也不知他是在行长室里,还是在宿舍里,或者躲到什么其他地方去了。
“写材料的事情,您应该找吴涛呀。”王加林回答。
刘新高说,他已经让吴涛拿出了初稿,但不太满意,希望王加林帮忙润色一下。
王加林继续推辞。他说自己离开办公室后,大半年没写东西了,江郎才尽,已经写不出来,也不会写了。作为存款股长,每天为存款东奔西跑,根本就坐不下来,业务上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写什么材料?再说,写材料是办公室的职责,还是让吴涛继续完成这个工作比较合适。
“吴涛已经接了任务,并且付出了很多努力。你让我现在半道儿插一杠子,他不会怪我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么?这种抢别人功劳的事情,我可不敢做,也不地道。”王加林有理有据地拒绝。
刘新高感觉非常无奈,找不出说服王加林的理由。
话不投机,两人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