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账 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账  户:
新 密 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注册账号
账 户: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学生岁月》
  • 作者:于书淦
  •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于书淦自传四部曲《童趣》《学生岁月》《青春记忆》《岁月印迹》的第二部,作者以散文的笔触记叙了共和国同龄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岁月。以一位涉世不深的学生目光见识建国之初的社会变革。体验到时代造就人,环境改造思想,同学、老师、父母、周围的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面对起伏跌宕的生活,不忘一个学生时刻在准备将来走上社会的初衷。
作者介绍
于书淦,大专文化,山东文登人,祖籍望海倪家村,曾任文登市侯家村党支部书记,侯家公社管委委员,《文登市乡镇工业报》副主任,现为文登作家协会顾问,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在《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时代文学》《山东文学》《当代诗歌》《中国文学》《当代小说》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560余篇(首)。出版诗集《心弦》、长篇小说《麻姑》《于氏春秋》《昆嵛八仙》,被国家、省、市图书馆收藏。传略载入《文登文史资料》《文登学子著述录》《胶东当代文学史略》《山东作家辞典》等书。
  • 目录
  • 样章

一·  第一次背上书包        十七·  王淑娇姐的绣艺

二·  关于石板的记忆        十八·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三·  难以忘怀的往事        十九·  学习毛主席著作

四·  书仙弟不幸夭折        二十·  徒步进京的准备

五·  艰难困苦的三年        二十一·举步艰难的启程

六·  原籍拜访书恒哥      二十二·免费食宿的惊喜

七·  终生难忘的演出      二十三·两次揪心的信息

八·  暑假麦收奇遇记      二十四·令人懵懂的例假

九·  偶然当上了信童      二十五·艰难的无棣相会

十·  风华正茂的同学      二十六·会师在南开大学

十一·牧羊岁月的乐趣         二十七·驰骋二百四十里

十二·向雷锋同志学习         二十八·我们见到毛主席

十三·走进文登第四中         二十九·浏览北京的日子

十四·四中有眼富贵井         三  十·长征归来的惊愕

十五·校长夫人李令雪         三十一·祖父猝然地离世

十六·组装收音机始末         三十二·空前绝后的毕业


一           第一次背上书包

1958年夏天,母亲买来两个一模一样的天蓝色帆布新书包,分给我和妹妹爱玲,对妹妹说:“爱玲,我和你爹已经商量好,让你与你哥一起去上学,现在世道变了,我不能像你姥爷那样封建固执,不让女孩子念书,说什么‘女孩子念书是给别人念的,早晚得嫁人带着念的书到别人家去把我留在家里干活,使我成了‘睁眼瞎子’,面对有字的纸两眼抹黑,心里有说不出的苦闷。你的学名叫于爱兰。兰是兰花的兰,你爹说兰花好,不以艳丽炫耀自己,只以芳香创造自己的环境。”母亲一边为爱玲妹仔细地整理背在肩上的书包,一边喃喃地说。

不禁问道:“妈,我的学名呢?”

母亲转身抚摸着我的头,说:“你的学名早就有了呀,叫于书淦,是一位云游的老道士给的。”我隐隐约约记起早些年我随祖父去赶集,在集市上遇到个老道士唐突给我起名的经过。老道士对祖父说:“淦字意为水势很大。”祖父说:“俺孙子是霹雷火命。”老道士没有言语,撩起拂尘,微笑着走了。

祖父喊道:“道长慢走,您给俺孙子起了名,我这里有几个钱,不成敬意……”

“贫道与钱财无缘。”老道士没有回头,径直向前走去。

我正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母亲拍了一下我的脑门,说:“你是当哥哥的,要护着妹妹不被别的小孩欺负,听说刚上学的小孩爱结帮拉派欺负懦弱的小孩,谁欺负你妹妹,你就告诉老师批评他。”

“老师是谁?”我问母亲。

“我也不知道呀,你们上学后就知道了。”母亲说。母亲看到妹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温顺地站到我身旁,抿着嘴望着我好像要重新认识一样,手在捏掐着已经背在肩上的书包,母亲看着我们俩开心地笑了。那心满意足的笑容是高兴我们兄妹俩背上了去上学的书包,弥补了她小时候被旧社会剥夺了读书机会的缺憾。

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撩起书包展示在笑容可掬的母亲面前。

有了新书包的我们天天都在盼着去上学,顾不得玩伴们吆喝着去参与玩“老鹰叼小鸡”的游戏,我和妹妹急不可待地跑到学校门口等候开学的消息。

在学校门口转悠的我们,听到蹲在学校墙边晒太阳,一边捉衣服上的虱子,一边啦呱的老头们在议论:“赶快把这讨厌的虱子捉干净,免得晚上看电影时被虱子咬得不能安心看电影。”

“今晚上有电影?”一位胡子拉挓的老汉欣喜地问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文艺生活匮乏的农村看电影是奢侈的期盼,群众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盼着看场电影。

“有啊,在学校的操场上放映。”老汉故意压低声音神秘地说。

“我们赶快捉完虱子早点回家吃饭,去操场占个放映机前的好位置看电影。”一个老汉激动不已地捋着花白的胡子说。

这倒是个好消息,我刚要扯着爱玲妹回家要母亲早点做饭,吃完饭好去看电影,见到一位老汉有几分神秘地朝正要离开的我们瞥了一眼,向四周扫视了一下,嘴唇子在动,似乎要说什么,我便好奇地伫步想听听他神秘的表情会带来什么新消息。

你们听说没有?村东头在县拖拉机修配厂干的于鸿滋参加游行的时候,大家喊‘大跃进万岁!’他见到一个农民推着一车大白菜,喊道‘大白菜万岁!’被打成现行反革命遣送回乡劳动改造。他那个在文登拖拉机修配厂当工人的儿子于书平受牵连也同时被下放了。”

“咎由自取!对于这种猖狂无羁的狂徒,就应该狠狠教育一下,不然他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一个老汉愤愤地说。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鼻子一嗤,摇头晃脑地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处在福中不知福,忘乎所以地搞怪的,出言不逊,满嘴脏话,就应该给他个教训,太上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中说‘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老学究’又开始卖弄满肚子的墨水了!”一位正在“啪啪啪”掐虱子的老头嬉笑着说。

“他说的总是有几分道理。”有人点着头说。

“我听说于鸿滋与于鸿烈是弟兄。”一位老汉遥望着我轻声说。

“什么弟兄?于鸿滋小时候就过继给别人了,他不赡养亲生老爹,两家没有来往。”

“不赡养老爹的东西,绝对不是好东西!”

“要不然,于鸿烈这次准要被于鸿滋粘一溜子皮去,跟着那个狂妄之徒倒霉。”

“他俩是两路人。”

……

我跑回家把老头们的议论说给母亲听,母亲气愤地说:“别管他!一人做事一人当,与咱没有关系!他早就不是咱家的人了,跟咱扯不上边儿!不养爹的东西没有好下场!他自作自受,罪有应得

我第一次见到母亲这么愤愤不平。

晚饭后,母亲忙着洗刷碗筷,我扛着长板凳,领着弟弟妹妹急三火四地奔向学校操场去占地方看电影,晚霞中的放映机前已经有不少小孩占了有利的观看位置。那时候农村的露天电影放映场是借助夜幕降临放映的。我们这些小孩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安分地期待着夜幕的降临。

终于等来小汽油发电机旋转的声响,放映机旁细竹竿挑着的电灯泡亮了起来,随后电影幕布上映出了一行字,我懵懂地望着,却不认识,心中燃起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欲望。听到有人满腔热忱地高声读着银幕上出现的一行字:“欢迎公社迟新竹书记讲话!”字是幻灯机映在银幕上的。

有人在低声说:“迟新竹是新到任的公社书记。”

“噗!噗!噗!”放映员吹了吹麦克风,说:“大伙安静!安静!鼓掌欢迎迟新竹书记讲话!”

操场上响起“啪啪啪……”的掌声,放映员吹了吹麦克风,操场马上静了下来,我在暗淡的灯影中朦朦胧胧见到放映机旁站着一位魁梧的身影,手握着麦克风在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地讲:“……几年前,我们由初级农业合作社过渡到高级农业合作社,现在已经发展到人民公社,我们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将来我们的生活是住在楼上楼下,闪亮的灯头朝下,可以隔山说话……饭前一个大苹果,饭后喝羊奶……”坐在我前方不远处的一位大婶扭转头望着放映机旁大惊小怪地说:“哎呀!楼?啥是楼?灯头朝下?哪灯油岂不就洒了吗?隔山说话?喊嗓子呀!山大,喊破嗓子也听不见啊!”

大婶的话引起周围观众一片嘘声、嬉笑。迟新竹书记敲了敲麦克风,“砰砰砰”的响声镇静了电影场,人们一声不吭,平心静气地听着迟新竹书记慷慨陈词。坐在我旁边的一位老大爷突然闷声闷气地嘟囔着:“饭前一个大苹果,饭后喝羊奶?我一个没牙嘴老头怎么啃得动苹果?像小羊一样跪着吮吸羊奶,我一个老头怎么受得了?”旁边的人听了老大爷的话,不禁笑得前俯后仰,电影场上又是一阵喧哗。

迟新竹书记在放电影前的讲话中的一部分,在群众中传得纷纷扬扬,尤其是那位老大爷说的话成为街谈巷议打趣的话题。这位身材高大,穿着朴素,留着分头,穿着胶鞋的公社书记总是用铁锨撅着粪篓子走在田间小路,遇到农民总是好像曾相识似的自来熟打哈哈,有时候,把捡到的驴屎牛粪就近喂给路边的庄稼裤脚一挽,袖子一撸,就在群众中间干起活儿来。如此亲民,谁好意思拿他在电影场的讲话当面打趣?当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确实对“楼上楼下,灯头朝下,隔山说话,饭前苹果,饭后羊奶”感到莫名其妙,是离谱的奢望,可是现如今这些不但实现了,还习以为常,并且享受到了手机、电视机、微机这些现代科技的服务,农田耕作也用机械化代替了先辈的手工劳作。

迟新竹书记那段讲话在现实生活中早就没人记得了。

我终于盼来了上学的一天,父亲用手扶着扛在肩上的土坯炕板,送我和妹妹去上学,我们兄妹俩背着崭新的空书包,手里拿着母亲给我们准备的蒲团,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大街上,崭新的天蓝色书包招引了邻居们羡慕的目光,后来才知道他们小时候没有上学的机会,留给他们的是见到我们去上学时难以言说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