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吟诵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明月来相照
一枚红豆,生在一首诗里
我想静静
——有一种美好,是宁静
吟诵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从宋朝走来的宋词
秋,高了
今夜,一首诗词把一个节日照亮
用古典诗词打造唯美意境生活
昭君吟
人生快乐品牌
金戈铁马一豪词
——有一种词,刀光剑影
诗词,中国人的远方
人生最好是小满
给风取个名字吧
给每一朵雪花起一个名字
一袭素袍
在最美的词里
亲近汉字
跟着古诗词去做一个吃货
读书时,心地便繁花似锦
第二章 一个梦想,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
一个梦想,价值超过3000万美元
用残缺的身体,写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在最美的时代里,绚烂绽放
给自己一个瑰丽的梦
梦想是人生腾飞的翅膀
用勇敢的翅膀翱翔在梦想的天空中
沙漠上飞起了风筝
看着你前面的那个人
春天就在前面
有一种爱美丽如虹
住在“将军楼”的鞋匠
最珍贵的礼物
苏洵的家教
第三章 把春天安放于心
把春天安放于心
让孩子成为鹰
孩子,我们不惩罚你,但以后社会会惩罚你
童话大王的传奇
一河岁月的漂流
有一种生活叫心暖花开美丽绽放
九月的体温
有一种爱,就是我陪你一起变哑
即使在纷扰中,也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干干净净鲜活生动
有一种绽放是淡雅芬芳
大海总是把自己放得很低
点亮我们生活的,是温暖的光
帮助别人打捞起掉在河里的那枚戒指
好习惯,是你身边的贵人
撕下当天的日历
第四章 没有一棵树是丑的
岁月从不败谁
小岛上还有几只鸟
沿着人生的阳光
不要在无谓的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
抬起头来,你会看到希望的蓝天
你不感觉你很好吗
掌声,为你注入前进的动力
没有一棵树是丑的
顺着妈妈的声音
箱子里的秘密
让自己拥有一块宝石
搬掉人生的石头
一句话让他变成纽约州的州长
敢,是成功的一半
原来你也可以
到处都有闪烁的珍珠
开采不完的金矿
你的内心有一个巨人
成功者善于管理自己的情感
大树在向我们鼓掌
把人生面积做大
给心情一片阳光吧
让自己的年龄除以二
爱的能量
每一棵植物都是美丽的
你的那句赞美,可能带给别人的是一个春天
阳光的芳香
让快乐导航
第五章 奋斗,可以使你的人生美好得如此意外
做自己的第一代
把春天揣在怀里
把压力关在门外
一枚有梦想的种子
逆风的地方,更适合飞翔
不要给青少年贴上负面标签
带着梦想出发
尘埃中,也要绽放最美丽的花朵
花谢了怕什么,明年还会开
给医院带来了春天的十三姨
最后一捆韭菜的快乐
在冰雪中也要绽放美丽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积极努力的人
让自己时刻感觉到春天
从石头到佛的经历
两堵干打垒的土墙
在泥泞中腾飞起翅膀
一样的材料,不一样的品质
出自同一块铁
在摔打中才会奋起
阳光依然灿烂
成功的宝典
拥抱生活
风雨创造彩虹
救你的是对着你的枪口
风雨描绘的是彩虹
俺家就养着一个月亮哩
想起小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堆温暖的柴火旁
中国孩子缺什么
学习是有味道的
微笑着走过高考
苦难是一种力量
从风雨走向彩虹
信念坚持浇铸西行路
永不放弃
珍惜困境
在废墟中站起来
人生的金牌
最先走近彩虹飞起的地方
坚持到第二块糖
广告时间请别走开
没有雪的冬天,就像没有花的春天
用好心情建造自己的人生建筑
机会是一只鸟,抓住它
路的旁边也是路
风雨给勇敢者的是动能
穿越大漠
第六章 风记得每朵花的香
风记得每朵花的香
在一朵雪花里,望见春天
整个季节,满满的都是雪的香气
在孔子故里聆听于丹
有一种情怀是爱的坚守
用“爱”浇灌出最美的幸福
用教育的明媚阳光光合出甜美的果实
红雪莲
有趣的灵魂
农家小院,母亲喊我的小名
姚明的成长启示
附 阅读与作文
明月来相照
有一种高洁,是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你宁静、淡泊。
于是,在你的心里,自有你的桃花源: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一首美丽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诗里的“竹”,诗中的“月”,都是美好的、高洁的事物,只有高洁的人,才会独爱高洁的物。诗里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你用弹琴长啸,来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用明月的光影,来反衬深林的幽暗。静谧、雅致、空灵,只要心安,处处都是桃花源。
让我们把心安放在唐诗宋词中,让最美的诗文拂去我的浮躁和不安。生活中,我们远离了那些纯美的东西,比如:静怡的心、清冽的泉,翠绿的竹,高洁的月,美丽的诗。这些本来可以滋养心灵的美好,我们却远离了它们。
你,在陕西终南山下建造了一个竹里馆。于是,你有了一处诗意住处。
你的面前,有幽篁、深林、明月。
在寂静的夜里,你独坐、弹琴、长啸。
你不是一个人在独坐,因为,有明月来相照。那幽篁不再幽暗,因为有月光把它照亮。你的琴声,漫山遍野的花儿在倾听,漫山遍野的竹林在倾听。鸟,静下来,不鸣了,因为它们静下来在倾听你的琴声。
你的琴声,月在倾听。
你的内心深处,满是宁静安详、悠然淡泊。所以,你的内心深处,满是幸福快乐、温暖富足。
在大自然里,生长着你的一切。
有一种幸福,是清新淡泊、宁静悠然。
你的琴声,高空中那轮明月,懂得。
你,高空中那轮明月,懂得。
一枚红豆,生在一首诗里
一枚红豆,闪烁在《相思》里。一首《相思》,凝结在一枚红豆里。
在《相思》里,你借咏物而寄相思。
在这首诗里,那明快而又委婉含蓄,那语的浅而情的深,让我们把这首诗捧在手里,吟在唇边,埋在心底。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也叫相思子,这种生在江南的植物,被你捧在诗里,在诗里吟唱千年万年。那结出的籽粒,像豌豆而稍扁,鲜红色的颜色如心之血色,我们端详着这枚红豆,在一首诗里,在久久的思念里。
那枚红豆,到底是有着怎样的动人故事,会种在你的诗里的呢?
它,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凄美的故事:有一位
美丽贤惠的女子,盼望着边关的丈夫早日归来,然而,最终得的消息却是自己丈夫死于边地。那是怎样的撕心裂肺的痛苦,那是怎样的肝肠寸断的哭泣,她,在一棵树下,哭得撕心裂肺,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昏死在那颗树下,化作一棵红豆。
这首《相思》,也叫《江上赠李龟年》。多年以后,那是一个春天,那是一个聚会,被邀请的客人里有诗人杜甫,主人说,今天我安排了一个节目。说罢,歌声传来。那歌词打动人心,那歌声已久违,杜甫听出了,那歌词是自己熟知的《相思》《江上赠李龟年》,那歌声是故人的美妙声音。接着,主人领出来杜甫的故友——“歌手”李龟年。此情此景,流落他乡的两个故友,百感交集。于是,杜甫写下《江南逢李龟年》。
《江上赠李龟年》,《江南逢李龟年》,就这样,一个在盛唐的那端,一个在晚唐的这段,遥相呼应。
在一首诗里,眷怀友人。在一颗心里,眷怀友人。你,是那么注重友情。在诗里,你起句因物起兴,语是单纯,但却富于想象;接着的一问,是那么的意味深长;第三句,你好像是嘱人相思,其实是你自己陷入相思;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
诗,怀思饱满奔放。诗,万古流传。
一枚红豆,种在一首诗里。
一枚红豆,长在一首诗里。
一枚红豆,生在一首诗里。
千年,万年……
我想静静
——有一种美好,是宁静
你,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别墅,只为远离尘嚣,只为靠近田园。
辋川别墅,这座位于现在陕西省蓝田县西南的美丽田园,曾是你多么安逸的天堂?那用树木围成的栅栏,拦住了外来的风尘喧嚣,圈养着自己那颗个恬静的心。
在这里,怎么不会滋养出绝美的诗?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为诗人营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诗,由描写空山传语到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你先是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画面。
在你诗中描绘的画面里,有动感和声音,于是,你诗里你的画面活了。
夕阳西下,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幽静的景色,一位坐在林间的诗人,一个把自己也作为林间一木、一石的诗人。在用一木、一石的眼,在用一木、一石的心,端详着周围的一切:
山中空旷寂静看不见人,只听得说话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直射入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诗,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空山的空,是鲜有人迹。是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蜂拥而来的人,便会被拥满。空山传来人语,但不见人影,可见山之空。你,在看。你,在听。视觉与听觉互补的观察着你的世界。
也许,那幽深暗淡的深林有一抹阳光照射而来,使你对家国未来以及自己的美好理想又燃起希望?
《鹿柴》中的“空”,是空静。
因为空,你的视野才会如此开阔。
如果不是置身于寂静的林中,你怎能拥有“空山”的意象。
你豁达,你超然。
你,静。
在繁杂的世界里,一个人,能静下来,能让心静下来,该是多么的难!
如今,静是多么奢侈的享受。
如今,我们更难以让自己静下心来。因为不静,喧闹中,我们忘了初心。因为不静,喧闹中,我们忘了最真的东西。因为不静,喧闹中,我们忘了最纯的东西。因为不静,喧闹中,我们忘了最美的东西。因为不静,喧闹中,我们忘了最好的东西。
不是吗?
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读懂诗。也许,我们根本就不读诗了。因为,我们无法使得自己静下来。
我们不懂得享受安静。
所以,我们不懂得享受美好,我们不懂得享受幸福。
我想静静。
幽静,因声传神;幽深,以光敷色。树林之深,青苔之近,在此时此刻的夕阳西照里,互相映发。
你,以一颗清净、虚空的心去观照着自然。
在你的诗里,有声有色,有响有动,但我们在你的诗里,最终还是感到是那种寂静。
在这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里,不正是你在深幽的修炼中的豁然开朗吗?
你以音乐家对声的感知,你以画家对光的捕捉,你以诗人对语言的推敲,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你以一颗热爱自然的心,你以静美的心境,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你在诗里,给了我高远意境、幽静的恬适、清净的空寂。
有一种美,是宁静。
有一种美,是心灵的宁静。
吟诵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你的优雅神韵,曾倾国倾城。
淡雅的你,有着最美的颜值,有着高贵的气质。
你安静地穿越地老天荒,安静地与岁月地久天长。
你如一朵清雅的百合,散发出幽香袅袅,绽放出岁月日久弥新的光华。
和你在一起,内心便丰盈起来。和你在一起,把平淡的日子过成诗情画意。看云卷云舒,观岁月沧桑,浮躁的风尘中安之若素,安守内心的内心的优雅宁静。
但,我们走得太快,慢慢地就把你遗落了。我们走得太快,慢慢地就用匆匆置换了你的抑扬顿挫平仄韵律,我们走得太快,慢慢地失落了你。有一天,我们突然感到自己失落了,却浑然不知,是因为我们先是失落了你,才最终失落了我们自己。
失联了诗情画意的生活,失联了诗情画意的心地,即使在风花雪月里,也是雾霾沉沉。
你,是人文精神的“基因图”。你,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你的名字,叫诗词。
你用最美的姿势,与岁月共舞。诗词里,有最浓的情、最真的情、最深的情。醉在《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不愿醒来。醉在《楚辞》里的“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一梦千年。
如果,我们从唐朝抽离出唐诗,那么,唐朝还是那个唐朝吗?唐朝还是我们心中的那个唐朝吗?我们总不会只是怀想那些肥得腻人、富得糜烂的所谓盛唐生活吧?如果没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没有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如果没有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如果没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么,剩下了还有多少我们心中向往的盛唐? 那么,唐朝便只是楼阁和物质的堆积。
如果我们从宋朝抽离出宋词,那么,宋朝还是宋朝吗?如果宋朝没有了范仲淹、柳永、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清照、岳飞、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辛弃疾、陈亮、叶绍翁、文天祥,没有了这些在宋朝的长空中烟花般绽放的文学家,那么宋朝剩下的可能只是寂寥夜空。词,有着穿越时空的张力。如今,“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依然在回响。只有在吟诵“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中,我们才像是走进了宋朝。
你,绽放在岁月流年,芬芳了历史的记忆。那些唯美而温婉的文字,是诗人灵魂的花朵。
吟诵中,与你相知,与你相遇。
吟诵着,与你相知,与你相遇。
吟诵中,与你举案齐眉。
吟诵中,与你不离不弃。
吟诵中,遇见最好的自己。
从宋朝走来的宋词
在历史的文化长河中,你绽放着,你奔腾着。
你,有着浅吟低唱的柔美;你,有着大江东去的豪放。
你的唯美,你的气势磅礴,你的豪放,你的婉约,在历史的长空中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宋词,你从宋朝走来,你从历史文化的灿烂霞光中走来,一直走进我们心底。
你,有着十里桃花的绚烂。你,有着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辽阔。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一首《蝶恋花》,三个“深”字,将古代庭院一进又一进的布局特色,将建筑文化中的经典美,在词句中洋溢出来: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他,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文坛翘楚的苏东坡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曼妙的宋词,滋养着她。她,也滋养出宋词的婉约。李清照,一首《如梦令》,让我们凝思着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首《一剪梅》柔肠寸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首《声声慢》,让我们看到了国破家亡中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一首《满江红》,气象恢弘雄放,写出了英雄的浩然正气与慷慨激昂: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在宋词里,我们感受着中华文化的美与力。我们陶醉在她的美里,我们滋养在她的情里。宋词的大美,有着补钙的作用。宋词的柔美,有着抚慰心灵的疗效。
宋词,可以吮吸,也可以咀嚼。
宋词,有着牛奶一般的柔滑,甜美的味道,酸甜的口味,激活着你的味蕾,也醉了你的味蕾,在它的润泽下,你的生命丰美起来。
宋词,有着煎饼一般的嚼劲,考验着我们有咬合力。但,宋词一旦融入你的体内,那将是成为你的筋骨。
在这些美得让人心醉的词里,在这些遥远而又贴近心灵的词里,在这些铿锵而又温暖的词里,在这些柔美而又豪放的词里,我们又一次滋养在中华文化里,宋词给了我们心灵的参照,唤醒了我们蛰伏已久的诗心,从而引领我们走向更远的远方。
秋,高了
走了浅秋,走来晚秋。秋,在慢慢走向深处。
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如今,重阳节也被定为老人节、敬老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喜欢登高赏秋。
霜叶,是漫山遍野的秋的暖色。
在源远流长的重阳节里,诗词不会缺席。那秋风瑟瑟,可是唐诗宋词的吟诵?那壮美的秋色,在书写着唐诗宋词的爱恨情仇。
秋风起,秋风凉。王维,此时百感交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位诗人,穿越春暖花开的春天,走过热烈繁华的夏季,一路沉沉浮浮,一路起起落落。眼前的秋色,使得诗人的心湖更平静了许多,使得诗人的心湖更澄澈了许多。
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知激起多少游子的思念之情?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穿越岁月,激活起人们蛰伏心底的一些情愫,点燃了人们情感的温度。
秋天,把一些思念的节日连续地安排进来。感受着季节的转凉,产生了对落叶的感慨,在重阳的日子里,在这个最易感叹年华老去的季节,思从心来。
秋,深了。
杜牧,望着大雁,望着远方。天凉好个秋,在这个节气里,山上的菊花一定开满山了。
九日齐安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层林浸染的山峦,“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漫山遍野的菊花开了,给了这个季节一丝鲜活的情调。她们,没有选择温暖的春天,而是选择这个季节开放,可见菊花的高洁气质。
秋,其实是一个老人,饱经风霜,才更有着沉甸甸的果实般的蕴含,才更有着夕阳般的壮美。
秋天,是一个更值得我们敬畏的季节。
秋,高了。
今夜,一首诗词把一个节日照亮
月色清浅,酒浓情深。在公元1076年也就是宋神宗熙宁九年的那个中秋之夜,这也是他辗转各地来到密州的一个中秋之夜,也是他与弟弟已经七年没有相见的一个中秋之夜。他抬头望着天空那轮明月,低头饮下那一杯清酒。月正圆,酒正酣……
《水调歌头》 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首千古绝唱和这轮圆月一起升起,把这个节日照射得光彩灿烂。
全文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如行云流水。让我们沉浸在这豪放而阔大的意境之中,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此时,我们慢慢懂得了词人对明月怀有多么浓厚的向往之情,但对人间更有不舍的眷恋之意。
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就这样层层交织在一首词中。在这首词中,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着深刻的哲理和人情的温暖。在清雄旷达的苏词中,这首《水调歌头》构思奇拔,可谓是千古绝唱。于是,每当中秋月圆之时,那些无法团聚的亲人心中便吟起这首词,在这首词里互相温暖着,在这首词里互相祝福着,在这首词里共赏一轮明月,在这首词里千里共婵娟。
一首词,一段情,一轮明月,一个佳节。
在诗词里,我们感受着、分享着诗人的中秋情怀。
月亮,中秋,润泽出无数诗词佳作。
每当中秋佳节,那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便会和月亮一起从夜空中,从我们的心底升起。
一轮明月,从一首诗、一首词里升起来,又跌进我们相思的心怀,溅起朵朵凄美的情思,湿润了我们望月的目光。然后,一缕缕纯美得如月光般的诗句在节日里熠熠生辉: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到杜甫“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从岑参的“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到白居易的“东船西舫俏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美丽的诗句,洋溢在这中秋之夜。
我们多久没有看一看月亮了?当下,五光十色的东西太多,绚烂多姿的东西太多,但被我们忽略的往往可能是最为真实和纯美的东西。月亮升起、落下,从一钩弯月,到圆圆的明月,该是为我们诠释着一个什么样的哲理?那圆润的月亮,那柔美的月色,该是能抚平我们的浮躁与喧嚣?
美好的,往往是无价的。
月亮,正是。
月光,如此。
在中秋之夜,在圆润皎洁的明月下,点燃了我们思乡之情的是这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接下来,“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则是将国家的安危与和故乡的思念糅合在一起,是诗人杜甫家国情怀的深情表达。月下抒怀,诗中倾诉。诗人即使在美妙的月色里,也不把家国忘怀。
月,是谁把你挂在天上?
诗里的月亮,月光里的诗。
月,还是那轮月。
那轮明月,那朵情思,千年万年,从没改变,从未走远。
今夜,一轮明月把一个节日照得通亮。
今夜,一首诗词把一个节日照得通亮。
用古典诗词打造唯美意境生活
静下心来,来读一读这美妙的词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点绛唇》。一个妙龄女郎,荡罢秋千,慵整纤纤细手,露浓花瘦,香汗把薄薄的衣衫湿透。手是纤纤细手,汗是香汗似露。当飘逸的身姿静下来,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静静落在花朵上。动后之静,静中忽又生动:
一回眸,那是怎样的无尽娇羞,那是怎样的可人之态?轻轻依门而立,用梅子掩饰娇羞,好一个秀美可爱的女儿,好一幅少女情态的美人图。此情此景,纯美的一个女子就像站在我们的面前。不过,这种场景恐怕随着时代的变迁,永远的离我们远去了。越是这样,娇羞的女子越是显得珍爱。
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她的词广为留传。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多以写闲适生活为主,后期作品多以写悲叹感伤为主调。当然,这和词人的人生经历相关。这位我们齐鲁大地上才女,开拓了一代词风。每每读后,都令人赞叹。李清照的词,在形式上擅长白描手法,语言上清丽秀美。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让我们掩卷冥思,不禁折服。
让我们幻想一下这美妙的画面:一妙龄女子在欢笑声中荡完秋千,稍做停息,正在此时,突然看见一陌生男子向这里走来,羞怯的女子心跳突突,嫩脸羞红,美丽的眼睛躲闪着那男子的灼灼目光,女子慌忙躲避,依向门去,嗅着青梅偷偷回头,用眼睛的余光偷偷观察前来的俊美小生。小女子的精神韵致和内心的情愫、小女子的轻灵姿秀、纯洁多情,栩栩如生、生动有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词,美得不敢再用言词评说。这样的画面,美得不敢再用画笔描绘。
我想,我们可以经常走进古典诗词,用古典诗词为我们打造唯美。
昭君吟
秭归,林木丰美,香溪环绕。如此美丽的地方,是否也生长着美丽的故事?
一天,花格外得香,水格外得清,一声婴啼唤醒了这个美丽的乡村。
一位名王嫱、字昭君的女孩在人们的笑声中哭着来了。
也许,她知道来到这世上将要走过一段凄美,于是,她恐惧,哭声掩盖了内心的惶恐。
她美丽地长大了。如果不走出这片山水,如果她和邻居姐妹一样,嫁给一个庄稼汉子,她的一生也许会真实、朴实、平实、幸福地度过一生的。粗茶淡饭,种地养鸭,汗水滋润的生活,也许更快乐真实。但是,命运,就这样捉弄着她。16岁的王昭君,缓缓登上了香溪岸边的官船,把她运到长安城内。此时,她回过头去,望着美丽的家乡。也许,此时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将面临怎样的人生。
接下来,一代绝色佳人,一盏孤苦寒灯。这其中的滋味只有她本人体味的才更刻骨。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出塞。倾国倾城、悲情红颜,就这样走向天苍苍、野茫茫,就这样走向风吹草地见牛羊。
历史,过往烟云。但在当初,这种烟云是那么真实,大朵大朵的足以笼罩整个天空。她自愿请行,出塞和亲,一位勇于献身的伟大的女性。异域风光,和着她的美丽容颜,此时花开四野。风情万种的草原上,有美丽芳香的鲜花,也有狼毒花。从此,家之远,思之切。其实在这之前,她就为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历史,政治的重担竟落在一个弱小女子的肩头。
异国他乡,唯一能做的,就是朝着汉朝的方向眺望,绵绵的乡愁此时谁能体味?
望着她早已远去的背影,杜甫沉思着: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家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怜惜、感叹,也许李白更能理解这位香溪女子: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欧阳修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更能道出一个绝色女子的心怀。
在一个悲壮的日子,60岁的她近乎奢侈地对她的子女和儿孙们说让她一个人安静的呆一天。望着自己满头的白发和满脸的皱纹,此时,她百感交集。也许,此时她的心如明镜。她慢慢穿上40多年前入塞时穿的猩红斗篷,转过身去,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走去……
任何一个女子,都希望过上有爱的生活,都希望过上体温的生活。这种真实和幸福,是真正的幸福。
人生快乐品牌
如果你心中有一块冰,需要别人把你融化。如果你心中有一轮太阳,那么不光你自己温暖,也能温暖别人。阳光不管在哪里,都是光明和温暖的。
苏东坡,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是一个生命的快乐品牌。
面对现实,苏东坡的应对是智慧的。他的思维开阔,他饱满的智慧,滋养着他的生活。
颠沛流离一生,仕途坎坷多难,没有打倒这个男人,潇洒依然,快乐依旧。他不会应对污浊官场中的明争暗斗。他那种无拘无束、直率坦荡、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得他在黑暗的现实中处处碰壁。直爽的人,难免会得罪人。他不是那种明明看见苍蝇也要吞下去的人,他是一定要吐出来的,尽管吐出来要遭受磨难。苏东坡就像美酒一样,时间越久,越是醇美。
是什么让这位古人如此波澜不惊永远保持豁然的胸怀呢?
苏东坡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爱,让苏东坡在常人看来很压抑的事他却过的有滋有味、快乐逍遥。爱山山水水、爱植物动物、爱日月风雨、爱劳苦大众、爱亲朋好友、甚至爱敌视他的人,爱美食、爱游玩。他是一个活泼饱满的人。这种无所不爱,使得他的生活充满情趣。苏东坡一生都卷在北宋政治风浪中,而又始终如海燕般超脱于政治风浪上。不做官时,他会种田、开荒、建屋、喝酒、写诗;做太守时,他会修水利,鼓励耕种,善待饥民灾民,使自己的辖区一片欣欣向荣。他在杭州上任时修建的苏堤直到今天仍然受惠于民,难怪至今杭州人还总是说苏东坡祖籍在杭州,全然不顾他出生于四川的确切史实。
大爱有大乐。
是意志和智慧,帮助他应对一次次的困苦。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苏东坡:由尘世的标准来说,苏轼的一生相当坎坷不平,但他的生命是豁达的,心灵是自由的。他的一生对世人的贡献远远超过他从世上所取的一切。他总能在没有生机的地方创造生机,这样的生命真的每一时刻都灿烂。他正直、善良、潇洒,热爱生命的每一刻。
苏东坡超脱旷达并快乐的原因,还有他的出世精神。他知道,现实政治的是是非非、恩宠荣辱,不必记挂于怀。
苏东坡超脱旷达并快乐的原因,还在于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修养。
苏东坡超脱旷达并快乐的原因,得益于他的文学滋养和与佛教结下的不解之缘。他的诗词是那么的飘逸和豪放,生活也是如此的豁达和潇洒。屡次的谪居生活,并没有使他感到消沉,反而更深入于佛禅,形成“外儒内道”的情形,他看到了人生如梦的一面,更体会到人间的美好与温馨。他被贬惠州时,相伴十四年的侍妾朝云死了,自己也两目昏障,痔疮大发,尚自“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再贬儋州,他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并且希望长作海南人,“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后来渡海北归时竟叹“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临终之际,竟然悟出了“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的禅悟境界。
当我们认知生命的贵重时,我们应该尽量让一切为生命让路,给生命最多的阳光。生命的历程中,有着坎坎坷坷。烦躁、痛苦抑或是失落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即使是有限的幸福和快乐也显得那么的稀少,生活中我们所听到和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抱怨。然而,我们依然活着——竭力地、顽强地,甚至是挣扎。当我们站在一个高处或者远处再审视这一切时,才会发现这些和生命本身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那个高处就是我们对生命本身领悟的地方,那个远处就是我们对生命本身感知的地方。
不会选择自己的活法,于是便有很多人活得很痛苦;选择错了活法的人,于是便活得很累。如果你活得很痛苦,如果你活得很累,如果你活得很无奈,如果你活得很没意思,如果你活得很糟糕,如果你活得很无聊,那么,你一定是不会选择或者选择错了;那么,你一定是没有懂得生命是你最该珍惜的。苏东坡,是一个会选择的人。
<span style=";font-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