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账 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账  户:
新 密 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注册账号
账 户: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吾乡吾土》
  • 作者:彭忠富
  •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彭忠富最新的一本乡土散文集,分为吾乡吾土、朝花夕拾、人间烟火和瓜棚豆架四个部分,收录了《红白散记》《又见炊烟升起》等38篇文章。这些年来,作者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足迹遍布四川的一些知名古镇,我们从书中可以了解这些古镇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乡土特产。无论是游记类、亲情类、乡情类还是文史类散文,不管哪方面内容,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在本书中记叙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譬如九顶山山歌、剑南春传统酿造工艺、绵竹木版年画、广汉保保节、四川被单戏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世事的变迁,了解前人的生活和娱乐方式,从而更加关注故乡、热爱故乡。
作者介绍
彭忠富,四川绵竹人,四川省作协会员,散文作家,职业书评人。已出版《吮指谈吃》《碗筷留香》《龙门食话》等著作。各级媒体公开发表数百万字作品
  • 目录
  • 样章

目录

第一辑:吾乡吾土

红白散记

新场春街一夜灯

昭化岁月

风雨隆兴场

段家大院

柏隆行吟

壮哉鹿堂山

孝泉琐忆

风从清平来


第二辑:朝花夕拾

又见炊烟升起

闹元宵

春种一棵树

采茶歌里春光老

俺爹俺娘

我眷恋着这块土地

蚕事

何处安放我们的忧伤

大爷

鸡公车



第三辑:人间烟火

坝坝宴

盖碗茶韵

柴火鸡

锅边馍馍

采薇

蕨菜肥

香椿

清明馍馍

壶中岁月

涪陵榨菜





第四辑:瓜棚豆架

草堂寻梦

庞统祠墓

双忠祠

被单戏

拉保保

绵竹年画

玉妃泉

鸳鸯湖

精忠观



红白散记


红白是地名,指什邡市蓥华山麓红白镇。古蜀先民就是从此由岷山沿着石亭江河谷进入成都平原,开创了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在全国来说,纯粹以颜色作为地名也是非常少见的,其实这要源于古蜀文明中的“太阳祭祀”。当地先民崇拜太阳和月亮,建有红庙(天元寺)、白庙(天齐宫)四时祭拜。红白镇就是以专事祭祀太阳、太阴而留存天下。

红峡谷位于红白镇的峡马口村,似乎就是个简称,不过也有点模仿“红河谷”的意思。从绵竹县城出发,一路沿着土门、广济前行,过石亭江广洛大桥,沿着石亭江上行,很快就到了红白镇。过了红白镇继续往山里走,不久就进入一条山谷,这就是红峡谷,约有七公里长。往上走,可以一直到蓥华山钟鼎寺。

蓥华山古称章山。《山海经》在介绍岷山之后说,“又东三十里,曰章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美石。”蓥华山淘金沟,古时出金子,可见《山海经》也非妄言。蓥华山有新、老之分,均为岷山山脉九顶山系的一支。“蓥”“莹”字其意相通,指峰顶常积瑞雪,晶莹闪耀于天际,如琼华怒放,蓥华山亦因此得名。传说大禹生于刳儿坪,出洛水遇阻,有蓥华夫人相助,故名蓥华山。

清代什邡知县丁士曾作诗《蓥华叠翠》,赞曰:“宛似峨眉目几经,望中狮象各呈形。层峦突兀撑千仞,叠嶂阴森锁百灵。雨沫闭看腰滴翠,云封还爱顶留青。幽奇合是仙人宅,芝草名花遍地磬。”蓥华山集雄奇刚秀于一身,可看日出、观云瀑、赏佛光、品圣灯、逛花山,与蜀中名山青城、峨眉相比,可谓毫不逊色。

明朝洪武年间,高僧明本禅师炼道蓥华山老蓥华寺后,善男信女慕名而来朝山拜佛。明本禅师圆寂后,万历帝追封他为明本祖师。老蓥华寺座落青山之间,整个山势像一家四合院,左右皆山,面前一横梁与寺比肩,宛如女墙,寺后山尤高,山如一把椅,将寺安放其间。公路虽仅在一里之外,却无半点车马喧嚣之声传来。细雨蒙蒙,薄雾如纱,白云或暗或明笼罩着远远近近朦胧的山影。夏秋时节,梨已挂果,沉沉甸甸地挂在枝头,被雨洗过的寺庙钟磬之声回环山间,溪水从云雾深处涌来,整个老蓥华寺一派安祥。

明本祖师即蓥华祖师,每年六月六日为蓥华会,纪念其炼道成功。蓥华会期间,蓥华山一带盛况空前,从高景关开始沿途都有商贩摆摊设点。各处庙宇、堂口十分拥挤,身背黄色布袋的善男信女不分昼夜熙熙攘攘。庙宇神殿前香烟缭绕,纸片翻飞,钟罄声、木鱼声、念经声不绝于耳。凡来朝拜者,都必经过高桥过28座堂口到达蓥华山顶顶骨殿方肯罢休。人气旺了,竹溪河与石亭江合流处的两岸便纷纷出现了经营香蜡、纸钱和饮食的店铺。渐渐的,河两岸形成了街市,居民们沿河而居,逐渐在蓥华山脚下形成了场镇。清嘉庆七年,当地士绅募捐重建木桥一座。桥成,一个有学问的新娘踩桥,随口韵成四句,“新人踩新桥,千古万年牢。今日桥上过,取名叫高桥。”有了高桥,山民、进山朝拜者甚为便利。于是,场镇得名高桥场,后改为三河场、蓥华镇,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