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账 户:
密 码:
忘记密码
账  户:
新 密 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注册账号
账 户:
密 码: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60s
《从炎黄到清末》
  • 作者:晖朦朦
  • 字数:
内容简介:
抛开单纯的历史对错观念,从人性角度剖析每一个历史事件,以生物进化线、文明进化线、社会演变线、信息分化线四条线索串联从炎黄到清末的中国历史大观。

以有温度的文字,追寻现代人的思想流变!
作者介绍
高晓朦:1991年生人,籍贯河北省张家口,毕业于河北工业大学。作者是典型的理工出身,但是酷爱历史文化研究,相比理工学科,历史才是童子功。2015年因历史小说《不太监的历史》在百度贴吧赢得140万粉丝,并且获得当年百度科普类优秀帖第二名。
  • 目录
  • 样章

第一卷:虞朝千年 

第二卷:夏风河雨 

第三卷:商玄九天 

第四卷:周象凤栖 

第五卷:春秋战国 

第六卷:秦荳初开 

第七卷:汉芽逆生 

第八卷:两晋风雨 

第十卷:南北血仇 

第十一卷:隋古一叹 

第十二卷:大唐开代 

第十三卷:五代十国 

第十四卷:大宋名场 

第十五卷:元辽金夏 

第十六卷:大漠苍狼 

第十七卷:明汉断木 

第十七卷:清汉昏暮

第一卷  虞朝千年 第一章  华北先一步进入了文明时代 正如我所想,一部真正的历史应该拥有什么,它一定不是仅仅的故事,它应该有哲学、军事、生活、医药、神鬼、权谋、演化、文化。 贯穿人类历史始终的也一定不是故事,历史带给后人的价值也一定不是故事。 它是规律、思想、演化、记忆。 事实上贯穿人类历史始终的只有一条线——存亡!所有的思想、演变、哲学、文化等都是围绕这条线进行。或许这就是我五年来思考历史的答案! 五年前我的书中其他内容都可以忽略,但只有一句话我至今依旧坚持不易:历史的作用本来就是用来被遗忘的,只有被遗忘的东西才是历史。 那些被人为留下的都带着每一代人对时代的目的性,真正的历史,就在其背后,一个庞大的身影一直笼罩在我们可见的“历史”面纱之下,那个庞大的身影,就是人类至今没有解决的问题:我存在的目的和我正在去往的地方。 五年前我讲的那些故事,现在翻起来,幼稚而纯真,今天,它再以新的面容出现,我希望这本书的灵魂只直面两个问题,或者说一个问题:存亡与终极。 从这里开始,我们一起探讨根植于历史的人类生活、工作、学习、商业、工业、思想变迁、意识形态、思维模型。 现在起,我将讲一个很长的故事。它未必是历史,历史是承载的骨架,我承认它也是无用之学,他无法直接指导你的生活现状,我对这本书的期许就是,看完后你将这本书的内容忘记,若干年后你能发现某些东西其实沉淀进了灵魂。 这个长长的故事从有人类历史记载的那一刻开始说起,不说对与错,只追问然与所以然。 先从最早人类从东非大裂谷走出来,过了红海便分道扬镳,往北走的穿越高加索到达今天的欧洲,另一部分继续东进,一部分在新月沃地落脚,一部分继续东进到了印度次大陆;还有一部分向东北进发到了狭长的阿尔泰山脚下,到了印度的那一批人一部分继续东进进入缅甸到了中国的云南,一部分走冰路到了福建,北边阿尔泰山那一脉就到了甘肃,然后进了中原。 这个人类的迁徙图有机会我们细说,在进入前3000年前,全球各地已经是新人类遍布,智人属的人类已然统治全球。 只是忽然有那么一天,在华北平原的部落居民们不开心了,他们开始思考,难道我们活着只为了盖猪圈、养小鸡、生娃、刨地? 这一思考,既是人类之幸,也是灾难的开始,文明的车轮锈迹崩裂,华北先一步踏入了文明的门槛,并开始向南方延伸。故事的背景便是如此! 公元前5130年之前,乃至更久,这个时间不是准确数,只是一个约数。因为先秦时期史料不足,存在大面积的断代历史,所以这段时间基本可以说是——记不住时间。这个不是主要问题。 那时在湖北以北,河南一带生活着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他们已经摆脱了爱的枷锁,情的束缚,成为了一个文明的地标,历史没有他们的准确定义。 这段时期是人类在经历了百万年进化,甚至或者说神话时代之后开始思维进化的开始,人们用有限的自然认识开发陌生的世界。 52个世纪之前,人是靠着对世界的直觉与世界沟通,即便如今人类判断世界的第一信息依旧是直觉与知觉,哲学称之为感性,我们可以理解为那时的人类是会直立行走有灵智的动物。 惟余莽莽!那时西方依旧处于“野蛮人”的世界,凯尔特人先祖还在阿尔卑斯的北侧徒猎走兽,古堡的石头仍然安静的躺在波德平原无人开采。 东方文明中心在哪?北京! 不对sorry,顺嘴了。 在东方的中原沼泽,那里有一群举着火把庆丰年的文明人,他们开始了定居耕种,驯化动物,研究种子,研究医药,他们建立了人类社会的最初秩序,他们还有一个即使现在人都不知道叫什么的组织形式,称之为部落也可,联盟亦可。它叫什么并不重要! 他们说着比闽南语还难懂的上古语言,他们记下了这个隆重的时刻,并用绳子打了一个结。 第一代炎帝姜某某就这么成了部落联盟首领。 这位姜某某带领着人们开始了最初的生存讨论,咱们是种大米还是养猪,农业和畜牧业选一个吧,哪个好吃?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种大米,主要是大米不会跑,种了溜不了,那猪有四条腿,跑丢了累死鬼。 于是最早的农耕决议就这么定下来了,北温带区间,温度适宜,最适合农耕不过。在这个气候温和,有着长期信风,日照充足,适合繁衍生育的生命和文明地带,人类逐渐拉开了与其他自然动物的距离! 生存资料最原始的积累就这样开始了。 当时人们没有种植经验,有时候种完就忘了种哪了,有时候想不起来种的是大米还是小米,还是锤子。所以人们开始了规划土地,离谁家近,就是谁的地,开门见地,吃饭自摘。 人们开始了对自然的思考,神奇啊大兄弟,这么一个小种子种下去,就长出来那一老大串,这玩意不是神迹是啥。 于是文明迎来了最早的最能支撑文明发展的共同意识——神。一定是有一种神奇的东西,让我们活下去,是那种东西赐予了生命的力量。 作为部落联盟见识最多,脑袋思考最多的姜某某忽然灵机一动,当下给了定论—是神的力量,是神的赐予。它能让种子发芽,能让日升月落,能让四季变化,能让斗转星移。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通篇都在说希望,Hope,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它冲破了思考的枷锁,不至于让一个人离开了文明的监狱就会暴毙,也不会让一个自由的灵魂画地为牢。 争取阳光与生命自由,这一伟大的思考让人们兴奋地齐呼:Freedom! 从此后人类开始了高级思考!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动物生下来他们的基因中就包含了它一生生存的所有技能。而人类一切要靠重新学习,接力探索。 人类从基本常识中走出,又从困惑中开始了新的探索,为什么隔几个日升日落,就会变冷,又逐渐变热,是神,这绝非人力所为! 人们开始记录规律。人生了病怎么办,治不好只能等死,你能做的就是在病人临走前给他吃顿好的。 那年头哪有什么好的,随便山上抓一把草放进锅里炖炖,“二大爷呀,家里没吃的,这是山上刚拔的新草,您走之前,吃顿好的吧。”二大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真是个好孩子。 没成想,最后二大爷奇迹般病好了。这是神救了二大爷!病好了的二大爷追着大侄子满山头追打。但是少数的“智者”开始思考,如果下次有人病了,是不是用那种草可以治好?于是医药开始记录。 过了几个月,二大爷又病了,那年轻人一脸坏笑,二大爷,得嘞您等着,这我就上山给您补顿好的,二大爷气若游丝的脸上再次露出了慈父般的笑容,真是个好孩子。因为用的还是那个草,但二大爷的病不是那个病,于是没几天二大爷蹬腿上天了。 大家觉得这是神尥腿不管了。只有少数“智者”开始思考,是不是其他的草能治好二大爷。 于是文明开始了极其缓慢的探索与记录,这其中不少本不该死的二大爷也会因此被治死。某个二大爷仅仅是腿软就被大侄子山上摘来的五颜六色的漂亮蘑菇送上了天。 文明的初始积累,有些狼狈,有些笨拙,但是后人代代相传,我们开始明白不是一种药草能救所有的病。 于是至尊1对1,对症下药,因病立方的思维开始形成,这一思维对以后的信息分化和分科治学影响极度深远。 文明的枷锁开始加速生锈崩塌,人类解锁了走向光明的新姿势。 一代代智者和领袖们,开始了文明探索的大繁荣,他们要在极短的生命时间中,找到极快的光明之路,他们需要共同合作,那时人们还不知道情绪是什么,特权是什么。因为只有活着或者说死亡是唯一的哲学。 第二章 关于“终极”的问题,一定在文明最初产生时就出现,因为这个问题,人类至今没有得到答案。 文明最初对于生死、来去、有无此类我们已经觉得明明白白的问题追问和认识更加清晰,因为那时的文明只是一颗种子,初始的人类可以看到它的全貌,所以得到的答案相对准确。 而如今,文明已经成为参天大树,几乎没有哪个思考者能够更本源、更基础、更接近真相地去直面“终极”问题。 这就是古代哲人很多,而如今哲人越来越少的原因。不过如今招摇撞骗的大师倒是多了起来,什么成功学、感恩学、幸福学此起彼伏出现,现场热泪盈眶,只有少数的人能看明白,世界出现了更多的区间性的逻辑悖论,感恩学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区间上,而幸福学,对不起,人从来不会幸福,且越来越不会幸福。 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是看历史以来,我从来没有发现一个历史的幸福瞬间,这大概就是人各有各的业。 关于这些终极问题的探讨我将会用历史的脉络逐渐去解构它的来龙去脉,并且对于今天我们的时代的来源演化以及未来我们的走向进行一一证明。 就像曾经的西亚、希腊、古埃及人那样用严谨的思路去证明神的存在一样。 早些年,没有形成国家王朝这些社会集群组织时,先民们已经开始对文字、医药、天文、地理、历法这些能进行应用的生存工具进行讨论,他们是可以直接与时代沟通的先民。 虽然他们的方式很笨拙。东西方先民人类都在仰望天空星辰,都在用木棍记录天象推演规律,在漆黑的夜空中看银河飞星穿梭,在海边远眺层浪千翻,在山顶瞻望云海翻滚。他们在不断积累着人类对于世界认识的原始资料! 我们今人应该感谢那些都没有统一文字和语言的原始先民,他们用比今天低效百万倍的方式笨拙得记录下我们认识世界的根基。 虽然这个过程很缓慢,虽然是需要庞大的试错代价甚至是生命去推进文明的进程,但正是这些伟大而沉寂的时代先民们,用不断的积累,让人们开始走出蒙昧,开始思考,开始追本溯源,开始为下个时代的来临积累开启文明的力量。 炎帝部落,是东亚文明有记载的古老探索者。首先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称呼,或者说职业。 这个称呼有点像老板,你可以是老板他也可以是老板,有钱的都叫老板,老板不特指某个人。 炎帝们都姓姜,女字底,一看就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留下的印记。第一代炎帝是神农氏,神农生帝魁,帝魁生帝承,帝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牦,牦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 第一代炎帝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他是神农氏,就叫他姜某吧,第二代炎帝叫姜魁,第三代炎帝叫姜承,第四代叫姜明,第五代叫姜直,第六代叫姜牦,第七代叫姜哀,第八代叫姜克,第九代叫姜榆罔。 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第九代炎帝姜榆罔,与黄帝和蚩尤大战的这位炎帝就是姜榆罔。 9代炎帝传承共历时530年,为文明的延续争取了第一丝阳光。 镜头一闪,500年过去了! 历史典籍记载有个少典氏部落出来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女登姑娘生的姜榆罔,一个是附宝姑娘生的姬云。 相信有的同学有这样的疑问,炎帝之前没有仓颉,还没有造字,大家怎么起出来的名字的,姬云、姜榆罔、赵德柱这些。 仓颉造字其实不是创造,而是搜集、整理、形成标准。也就是说仓颉之前我们的先祖已经造出了不少的文字,只是用于日常沟通大家都看得懂,但是没有形成文字体系,而且有的文字表达意思不同,仓颉进行了官方的标准化。这其实就有点科学的雏形了,人类有了分门别类的想法。 当然标准化的另一面就是形成了条条框框的东西,扼杀了无中生有的创造。画地为牢的人,哪有自由可言? 以前我们的文字就是象形文字,将具体的物图形化,也就是象形文字本质上是图画。比如鱼的字,象形文字里就是把鱼的轮廓画下来,表达鞋拔子,就把鞋拔子的图形描述出来。 比如古人要表达一句话,“他来了,带着风来了”,这个问题就大了,除了风,剩下的都是五官及触觉表达不出的抽象概念,包括这个风也是个半抽象的东西。 于是象形文字开始抽象。比如说“他”这个字,就是“那个背东西的人”的形像,“来”就是“麦芒出穗,接受上天赐给的麦子”,经过抽象化就是接受那些到你身边的东西就是来,时节到了,他就出现了就是来。 后边几个字不说了,也是这个逻辑,总之中国的文字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具象、抽象、抽象再具象的过程。包括通过文化的改造等等! 所以说在仓颉之前,人类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文字用于生活和记录,只是仓颉将文字进行了标准化和定义。他不是一个文字的创造者,而是文字的管理者。 那这个文字的意思是如何传承的呢,如果代代都要教育孩子这个字咋的演变,那个字怎么来的,这辈子那孩子就啥都别学了,就认字吧,东方中国文明也就永远停留在认字的阶段。 关于这个事我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子从小看见他妈抓着乌龟好一顿刻,对着另一个人说就按着龟壳上写的去找丢了的猪,小孩子一看图案就记住了,以后出现这个图案就应该执行去找猪的动作。 更简单的教育就是那口能打水的东西直接叫井,从孩子生下来就知道那就叫井,而现代生活的孩子或许生下来就知道那个能打电话玩游戏看电视的东西叫手机,却不认识井是什么。 也就是人类的教育从生下来就存在认识世界的断层,是进化也是遗弃,所以人永远找不到世界的真相,文明这条路是一条道走到黑的。 多以炎黄时期利用文字进行简易的情报战和质朴的信息化是可以做到的。 接着主线说,姜榆罔后来在陕西宝鸡姜水(清姜河)一带发展,姬云在陕西姬水(武功漆水河)成立了部落。二者疯狂发展势力,吞并周围部落。 一个是代表着虞朝老牌正宗的炎帝姜家,一个是代表着新型部落的黄帝姬家。 随着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不断壮大,开始产生摩擦。 人类与其他动物一样,有着天然的领土意识。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人是什么特殊的物种,人的本质还是在动物的层面。 那么人类战争或者争斗的根源动机是什么,好好说话不行吗非要打?为什么会有争夺意识,我们来掰扯一下。因为在那个生存资料全靠天气、可耕种土地、人口的时代,大自然不再为人类提供生存资料,人类要自己谋求生存,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就会演变为战争。 且不说那个时代,就在如今生存资料极度丰富的当下,人依旧没有解决生存的问题,且生存的成本更高。 不信的话,给你停电一天试试。但是在先民那个几百万年没有电的情况下,也活的好好的,太阳落山进被窝,鸡叫一声米下锅,生存成本极低。 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难题。 先别着急打架,当炎黄的摩擦不断升级时,他们忽然发现,在他们部落千里外有一个比二者都强大的部落,叫做九黎族! 炎黄毕竟还是一个文明体系的,这时候发现了别的文明体系,可能对自己有威胁,自然会先抛开旧怨。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九黎族部落也曾经属于炎帝体系。 这里提一句,中国的上古时期有四大文明集团,一是中原地区的河洛集团,之后的夏商周大本营都在这里,二是海岱集团,就要在山东一带,黄河下游,也有人称东夷集团,黄泛区也在这,所以这里在后世都是动乱之地,三是百越集团,主要在今天的江浙赣,四是苗蛮集团,也叫江汉集团,主要在今天的湖北贵州。 这里说的九黎族所在地正是在山东一带。要是考究人类迁徙史的话,海岱集团与河洛集团从属一脉,以长江为界,中国人种的演化分为两脉,一脉从东非大裂谷—西亚—中亚—阿尔泰山—中原;另一脉从东非大裂谷—西亚—中东—南亚—东南亚—中国长江以南。 严格说中国人的祖先们其实是有两脉。说起来九黎族在万年前和河洛集团都是从阿尔泰山的狭长地带进入甘肃,然后沿黄河而下,这就是黄河文明带的形成。 炎黄的矛盾立刻缓和下来,因为出现了非我族类的敌人,于是开始了最早的信息战。他们相互派人了解到了九黎部落先进的器具、冶炼、军事、文明形态。 经过一番分析,炎黄傻了,无论在战斗力还是组织能力上,似乎这个黄淮一代的九黎族部落更厉害,炎黄一合计咱哥俩争一口盐井打的头开脚酸的没有什么意义了,一致对外吧。 关于盐在古代的重要性,先略提一下。西汉有本书叫《盐铁论》,是西汉桓宽的一本关于西汉官方对盐铁垄断的讨论,主要意思是放开自由经济,当然是针对盐铁这种西汉政府垄断的经济放开。 铁先不说,盐绝对是能影响到政权存亡的东西。这个盐没有任何歧义,就是我们日常吃的盐,它担负着文明载体的人类机体平衡的重责,对人体内神经信息传输以及体液平衡等诸多生命活动起决定作用。 这要命的东西,就跟药神里说的“这是命,命就是钱,Money” 所以古代官方收入很大的一笔就是盐,古代谁私自倒腾盐就是死罪没跑,贩私盐没大小罪,一袋和一车都是砍头。比如曹雪芹的爷爷就是江宁织造,管倒腾官盐、纺织、铜、皇宫御用物品的,康熙爷六次下江南,四次住曹家,《红楼梦》里说,银子花的跟流水似的。趁钱!这都是能给皇帝打赏的大户。 古代暴富的人基本都和盐有关,如果有官盐渠道,地方官见了这人都得叫老爷。 回到炎黄的难题上,炎黄的盐井之争就这么暂时搁浅,可见在那个社会基础不稳定的时代,人类对生存空间和生存意识的意识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准。所以说对于任何一个物种,最关键的问题永远只有一个——存亡,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围绕这个话题进行。 不过炎黄与蚩尤之间并不存在存亡问题,这个问题其实远比存亡问题更简单。很多资料喜欢说炎黄大战蚩尤的场面,却忽略了这场大战背后的动机,为什么要打? 炎黄是氏族部落时期的文明状态,接近最基础的文明态,而蚩尤部落的文明状态是高于炎黄的。这时就要涉及一个社会学概念“文化隔离”,不过我对于这个文化隔离的用字方法有些不大赞同,我觉得用“文明势能”更合适,也就是说炎黄和蚩尤之间是存在文明程度的落差的,存在落差,那么就会发生一种现象——文化流动,从文明的高势能向低势能延伸,就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的文明侵扰。 所以炎黄大战的真正原因是,蚩尤的文明文化正在向西扩张,并且影响到了中原的炎黄联盟。 于是炎黄牵手,开始了对东夷蚩尤部落的精密计算,从经济、军事综合分析:九黎族盛产铜铁,冶炼技术较高,民众长期受到黄河侵扰,身体素质好,温带海洋性气候较为稳定,落差小,经济稳定......结论出来了——根本打不过! 炎黄二帝意识到九黎族这个西扩的文明对自己带有存亡层面的威胁时,怎能允许他存在。 于是黄帝首先发难,找蚩尤打了九仗,当然人数不会很多,结果是一场都没赢。具体的场景就不描述了,影视作品有大量的描绘猜测,看看就行别当真。 战败后黄帝逃到了南方的神山里躲了十多年,遇到一个老神人教了他用兵、布阵、法术、谋战、修车、贴小广告等等先进技能,这些人类该会的技能,黄帝基本都学到了。 等他回到部落后,首先与在张家口桑干河一代的炎帝部落联盟,他意识到了同盟的重要性。 人类的文明就是这样进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需要团队完成,当然,后边我会表达我的一个观点,这些看似在进步的人类“灵智苏醒”,对于文明是有好处,对于人本身未必。 炎黄盟军齐齐向南进发,并且和九黎族首领蚩尤通了信,约了架。蚩尤八十一部列阵于今天张家口涿鹿县,展开了人类文明走向的决定性一战。 如果当时是人类凡胎肉体打仗的话,其实没多严重,几千人已经是当时能展开大战的极限,那得叫上周围有战斗能力的农夫、手工者、青壮年、狗仔队也刚刚能凑这么多人。 问题历史的记载,他不是凡人打架,那这就玄了很多。 蚩尤手下有夸父、风伯雨师,黄帝手下有应龙与旱魃。 黄帝手下最厉害的当属应龙,这应龙是龙的究极变化形态,水虺(水蛇)500年渡劫成蛟,蛟1000年渡劫是龙,龙500年渡劫成角龙,角龙1000年渡劫成应龙。这段话原文是来自于南朝·粱的《述异记》。关于是否有龙的存在,或者龙的真实形态,我不知道,玄学和考古学都有大量的猜测,我不瞎说,也不站队,因为我自己没有答案。 大战过程,作为中国人都知道,黄帝打败蚩尤,落后的文明征服了先进的文明,这个落后的文明征服先进的文明在后世将不断上演。 应龙一路收割,将夸父和蚩尤追到河北省衡水市双杀。 看下距离,张家口到衡水大约500公里,走高速耗油大概80多个,脚程四五天,按照逃亡的速度会比正常走更快,三天能到,与历史记载追杀时间基本吻合。 蚩尤死后,在淮水一代的东夷集团八十一部部众死伤惨重,并且在炎黄势力的扩张下,被迫南迁。 这时就要说一个恐怖的事情了。吃了败仗就要撤了,地盘资源给胜利者,不仅活人要走,死人也不能不管啊。 于是九黎族部落巫师作法让死去的兄弟们跟着南迁,巫师摇铃,“阴人借路,生人回避,该避不避,阁下自理”,尸体都腾地站了起来,浩浩荡荡、蹦蹦跳跳向着南方迁徙,妈的妈,我的姥姥,这真是见鬼了。 九黎族一路迁徙到了今天的湖北,甚至更南。湖南湘西“赶尸”的流传来源于此,而南迁的人继续向南,成了三苗的祖先,有一些人留在了湖北,成了后来让商朝头疼不已的“鬼方”,而之前他们在淮水一代的根据地,也成了历代的心病,中国历朝历代,甚至到21世纪初,淮水一代都年年动乱,各届朝廷年年没办法。 后世商朝的灭亡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当时商朝的精锐部队在山东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淮水周围与乱军作战,没顾得上回朝歌救援。 所以,历史的发展看上去断断续续,其实都有因果。 蚩尤及他的附属联盟败落后,有两个去向,一个是族人南迁,变成了今天载歌载舞的西南众多民族,另一部分流散中原与其他部落融合。 所以蚩尤也成了中华三祖之一,原因很简单,九黎族集团和河洛集团都是一个文明主脉的两个不同的部落,而所谓的中原人很多都是九黎族与中原人融合血统的后代。 因为蚩尤兵战太刚,所以蚩尤被奉为“中华兵主”,刘邦及很多朝代的兵战大家和领导每逢大战胜利必拜蚩尤。 蚩尤因为现代影视剧的改编和儒家“正统”的两千年改造,被刻画成了一个牛头人身的怪物,这是因为蚩尤的先进激进暴烈的文明形态,一定程度上与儒家宗法制度和宅心仁厚的和、仁倡导有所违背。 不过蚩尤确实在教化、农耕、冶炼技术上一度领先世界。关于孔儒的终极追问,我们到了东周时代的时候细说。 不过好在历史仅仅魔化了蚩尤的形象,没有否定他的功绩。这就是教育的可怕之处,你没有见过一个人,然后有人说他是人他就是人,说他是魔他就是魔,人们往往不得已得被迫站到“正义”的立场。 同样,当有人告诉你你的好朋友天天梦游,你即使没见过他梦游,但是也会怎么看他都像是个梦游的。所以,能够公正、客观的给下一代教育,是文明和人类的莫大幸运。 第四章  上古文明演化 当你以为蚩尤和炎黄的战争结束时,其实文明的争斗才刚刚开始,涿鹿之战作为一次人类文明走向的讨论性战争,炎黄赢了,只是落后的文明征服了先进的文明,他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文明走向哪里,我们这代人能留下什么? 蚩尤部落大量先进的技术进入河洛集团,带着九黎集团的技术。 但是河洛集团并没有因为新技术进入又多大的改观,因为文明的基础建设没有完成,文字、历法、吃喝、生命学科、医药都没有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什么是物种生命的最大命题,存亡!所有文明的构建基石,其讨论和解决的问题都是在增加存的稳态,降低亡的长度,这是生命与宇宙法则的较量。从宇宙诞生,亡是宇宙任何存在形式的必然,而生命的出现则是在不断向亡的必然过程中争取存的长度。 而人类的一切发现发明都是在为生命和物种的存在性争取一分一秒的机会,研究自然就是要打破自然法则。这是所有生命潜意识中的对自然的态度,所以我们看人类的发展史可以认为就是一场自然破坏史。 原因很简单,因为物种的进化和演化就是自然选择规则,而已经存在的生命,并不想被一种规则去选择。 所以物质从没有生命属性的无机物向能够衍生生命的有机物演化,脆弱的有机物向有复制能力的遗传RNA链演化以增加繁衍能力,复制物质制造保护RNADNA的外壳—单细胞出现了,单细胞聚合演进增加生命稳态成为多细胞,然后就是我们看到的各种生命现象—“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于是就分化了感光细胞。 所以生命的演进是一个逆天逆自然的过程,不断的增加生命形式的稳态,当然也会失去一些稳态。 比如疾病,人的所有疾病基本上来自于进化过程中造成的不完美,比如糖尿病,其次就是文明进化过程形成的疾病,比如癌症,还有一种就是医学造成的疾病,最后就是精神病。 所以单细胞就不会生病,它是来拆除更高级的生命形态的。因为越是原始低级的生命,其稳态越高,但是它又越想让自己更高,不断演进,最后反而越容易失稳。 说这一段,就是让大家知道这个世界的一些法则:1,所有的现象都是存亡的映射;2,所有的人类活动都是为了对抗存亡;3,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盛是人类诞生时就有的,是从原始物种带过来的,生命本就是带着“原罪”来到世界的。 回到之前炎黄之间的问题。文明冲突解决后,部落族群内部矛盾再次暴露,就是炎黄盐井之争。盐是战略性物资,谁掐住了盐,就是掐住了人命脖子。在古代山西运城、解(hai)州都是产盐重地,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很多朝代选择山西建都或者是后勤大后方,且山西很容易成为一方土阀的原因,就是因为盐矿丰富,够活! 而炎帝的部落就在桑干河一代,河北张家口到山西大同之间,所以距离盐井更近的就是炎帝部落。 黄帝意思是,老哥你看,大家一个系统的,要么一起吃,大家都能活,反正你也不能拿盐当饭吃不是。炎帝说那不行,我也养家糊口的。谁还怕自己盐多呢? 这就没谈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