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 总论-如烹小鲜
介绍策略产生的原理与形成机制。
一本炒菜书,你照着做,可以炒出一盘好菜;而没有一本与计谋有关的书,你照着做,就可以想出好计谋。
能否把谋划决策变得象炒菜一样简单?
二章 策略前期准备
介绍制订策略需要研究的对象和需要掌握的相关常识。
三章 从交换开始
怎样快速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何一出手就能扼亢拊背、掌控要害、把握全局?
四章 决策者应试
决策者面临的试题及处理方式。
五章 参考和印证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难点在于精准迅捷地找到参考印证的榜样。
六章 因果逆传递
英雄治标,君子务本,顺藤摸瓜找病根,反推蝴蝶效应,倒果求因,标本兼治。
七章 内因与外因的互动。
内因决定生死,外因决定成败。
八章 不同情形下的变化运用。
因应不同类型问题时,内外要素怎样实现同频共振?如何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有哪些局限性?
九章 预测和推演
对事物变化进行推演,预测未来的各种可能性,制订影响结局的策略。
十章 关键的转折
确定事物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未雨绸缪,从容布局。
十一章 立处皆真
立足当下,掌握主动权,驾驭事态发展。
十二章 评估和判断
介绍策略评估体系与基本的判断标准。
十三章 策略的构成
介绍策略的要素与结构、策略的构思过程与呈现过程。
附1章 策略辅助包
介绍制订策略的常规辅助动作、必要的心智训练、必备的思维工具。
附2章 流派-理论篇
点评策略理论发展历程以及各大流派特点。
附3章 源起-实践篇
讲解人类历史主线关键节点的精彩策略。
本书样章
一战定天下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群雄混战。
李世民率兵东出潼关,讨伐盘居洛阳的王世充。
王世充坚守不出,李世民围而不攻。僵持日久,时人皆劝李世民撤退:“屯兵于坚城之下,乃兵家大忌!今师老兵疲,不如暂退!”
李世民不听。
王世充派人到处搬救兵。
原本坐山观虎斗的几大势力,见李世民与王世充二虎相争,貌似都己精疲力竭,觉得有便宜可占,于是相约出兵,聚到洛阳城外。
李世民腹背受敌,敌众我寡,形势万分危急。
时人皆以为,李世民只能脚底抹油赶快逃命。
李世民不退反进,置洛阳守敌于不顾,集中主力,发动突袭,一举击败援军,生擒五路反王。
王世充闻之胆裂,开城投降,中原遂平。
经此一战,山东河北川蜀江南各地势力,无不望风请降,天下传檄而定。
众将不解,问李世民何以取胜?
李世民说:“我军士兵战斗力一流,将领战术指挥水平一流,不畏敌聚,唯忧敌散。敌散则道远,我军远距离作战,后勤跟不上,敌若再避战,我军虽强也难速胜。战争拖得越久,老百姓受罪越多。故我引兵攻洛阳,道近后勤供应有保障。我军示疲态,诱诸敌来援。趁其刚到城下,将合未合之际,各存猜忌;且以为我军势孤力弱即将退却,心生懈怠。我军出其不意,全力一击,故能大破敌军,一战定天下!”
众将皆叹服。
孰为策略?
此即策略!
有人问,策略是啥?
我不想回答~谁不知道呀?
不就是计策与谋略嘛?简称计谋。
第一章 如烹小鲜
我几乎看遍了所有关于计谋的书,发现了一个bug。
一本烹饪书,你照着做,可以炒出一盘好菜;但是没有一本与计谋有关的书,你照着做,就可以想出好计谋。
1节 烹饪与计谋
一本烹饪书,从选菜切菜,到开火下锅,煎炒烹炸,再到收火出锅,装盘上桌,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读者只要按照书中步骤一步一步照着做,就会得到一盘如书中所写的菜肴。但是,没有一本与计谋有关的书,读者照着书中所写一步一步做,就会得到一条好计谋。
古今中外,与计谋有关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各有千秋。有的侧重于调查研究,有的侧重于梳理脉络,有的侧重于分析论证,有的侧重于数据的详实,有的侧重于逻辑的严密,有的侧重于直觉的敏感,有的侧重于老练的经验,有的侧重于细节的千锤百炼,有的侧重于宏伟的蓝图构建,有的侧重于举一反三,有的侧重于事实和案例,有的侧重于天马行空的灵感,有的侧重于形而下的建模推演,有的侧重于形而上的抽象哲学,有的侧重于分门别类,强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我长期从事策略咨询工作,由于工作关系,几乎看遍了所有与计谋有关的书,并把书中内容与工作实践相互印证,发现不管书中思想如何精辟深刻,写得多么文采飞扬,一到实际操作环节,就都语焉不详,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明觉厉,看着似乎挺有道理,用起来却无从下手。
不排除有高人藏着掖着,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故意留一手;也不排除有人不懂装懂好为人师,以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但更多的情况,或许是作者术业有专攻,以偏概全,不象写烹饪书的大厨,精通炒菜全过程。
于是,我把各种与计谋有关的书,放到一起,结合现实,对比参详,取长补短,妄想整理出一套类似烹饪书那样完整地写清楚计谋形成全过程各个步骤的方法论。
不整不知道,一整吓一跳,我发现了一个bug。
所有的计谋书,竟然存在一个共同盲点:一个最关键的环节,所有的计谋书,不约而同地都没有提到。
也就是说,即使把所有计谋书中的内容凑到一起,也不能完整地说清楚产生计谋的全过程。
那个缺失的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呢?就是计谋产生前的一页。在所有的计谋书中,计谋产生前的一页都是空白~即使有也写得玄之又玄谁也看不懂,反正就是黑匣子。
由于缺失最关键一页,计谋的形成过程不完整,硬生生被割裂成两半。如果用烹饪来比喻,前半段好比开火下锅之前,后半段好比收火出锅以后,唯独没有中间环节。
既然书中找不到,我转而求诸于现实。
我仔细考察人类历史上所有值得一提的计谋,既包括正式文献中记载的所谓真实案例,也包括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各种虚构故事,结合自己十余年从事策略咨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从计谋形成的源头入手,层层深入,剖析计谋形成的全过程,寻找那缺失的一页。
2节 计谋的形成
意识·行为·感知
人之初,是婴儿。
婴儿有没有自我意识?
我记得有。
婴儿的自我意识能否影响其行为,例如眨眼,歪头,伸小手要抱抱,哭闹,吃奶,排泄,睡觉,感受冷热?
我记得能。
婴儿能否感知自身状况与处境?当然能!证据明显,婴儿不舒服会哭,会闹;高兴了会笑,会手舞足蹈。
本能与思考
在行为与感知之间,婴儿的自我意识,是否进行过思考呢?我记不清楚了,慵懒的人类学家们也含糊其事,姑且认为在婴儿的行为与感知之间,只有本能吧。
婴儿逐渐长大,学会了思考。
爸爸问小孩,爱妈妈还是爱爸爸?小孩如果说爱妈妈,那是本能。小孩如果说爱爸爸,说明己经学会了思考。
如何定义思考?
我认为,思考是自我意识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以及形成行动指令的过程。
思考,是智慧生物最强大的武器,没有之一。
小孩拿到新玩具,受好奇心驱使,总爱各种尝试。例如小明迟到了,老师问原因?小明说闹钟没响。其实闹钟响了,小明贪睡赖床。儿童的撒谎与欺骗,未尝不是其对自身思考能力的一种实战训练。
曹操小时候,是个熊孩子,踢猫撵狗掏鸟窝,调皮捣蛋。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叔父也很烦他,隔三差五找曹爸告状,搞得曹操很不爽。
有一次曹操半路碰见叔父,故意假装嘴歪眼斜流口水。叔父吓一跳,问咋了?曹操说:“我中风了。”
叔父信以为真,回家就跟曹爸说你儿子中风了。
曹爸惊愕,派人去叫曹操。曹操来见曹爸,一脸正常。曹爸问:“你叔父说你中风了,不要紧吧?”
曹操委屈地说:“我没中风!叔父因为不喜欢我,所以故意说我瞎话。”曹爸疑焉,心里不免对亲弟弟的人品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自此以后,叔父再找曹爸告曹操的状,曹爸就不信了。
孰为策略?
此即策略!
思考与策略
孩子渐渐长大,从学会思考到耍阴谋诡计,其间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一直是个好人。我以为,智谋如剑,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
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淘气鬼爬上大水瓮,不慎跌落瓮中被水淹没,孩子们吓得四散跑开,唯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破瓮,水流出,瓮里的小孩得救了。
孰为策略?
此即策略!
为什么有的孩子足智多谋?
为什么有的孩子老实呆萌?
三分天注定,七分搞打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心灵柔弱易受外力束缚,囚困牢笼,逐渐变成了虫;有的心灵强大不受拘束,生动活泼,故能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
秦始皇欲伐燕,赵阻其间。十二岁的甘罗毛遂自荐游说赵国,秦始皇居然同意了。不愧千古一帝,唯才是举。
甘罗见赵王,问:“您听说燕太子入秦为质吗?”
赵王说:“我听说了。”
甘罗问:“您听说秦国要派人去燕国为相吗?”
赵王说:“我听说了。”
甘罗说:“秦燕交好,前后夹攻,赵国危在旦夕。您不如献五城于秦,联手瓜分燕国。”
赵王立割五城于秦。秦送燕太子归国。赵攻燕,得三十城,献给秦国十城。秦始皇封甘罗为上卿。
孰为策略?
此即策略!
儿童长成少年,聪明变为智慧。
智慧与聪明的分野,在于胆识。敢为人所不敢为,能察人所未能察,故而能建立别人建立不了的功业。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富春江畔,阳平山下,有一个瓜农叫孙仲,老实本份,乐于助人,儿子名叫孙坚。有一次,父子俩摇船去钱塘卖瓜,路遇劫匪。劫匪们刚刚抢了一批商人的财物,围成一堆儿正在分赃。岸上的行人和过往的船只,都不敢前行。
孙坚跃跃欲试,跟老爸说:“此贼可击,请讨之。”
孙仲怕惹事,说:“非尔所图也。”
孙坚鄙视老爸一眼,径自提起切瓜刀,跳上岸,大步流星冲向劫匪们,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呼喝,“以手东西指挥”,好像是在命令士兵们进行包围一样。贼望见,以为来了官兵,吓得四散奔逃。孙坚追上去,将一贼砍于刀下。
少年英雄美名扬,官府奖赏,召为校尉。
孙坚由此发家,创建三国东吴基业。
孰为策略?
此即策略!
少年朝气蓬勃,浑身洋溢青春活力,如同早上八九点的太阳,光芒四射。两千多年前,亚历山大横空出世,他的智慧自由自在,他的策略无拘无束,他的一生为所欲为,如同天马行空,空前绝后。
公元前333年,年轻的亚历山大率军进入中亚古城戈迪乌斯,当地神庙祭司献给他一个绳结并传达神谕:谁能解开这个绳结,谁就能成为亚细亚之王。亚历山大瞅了一眼那个复杂无比的绳结,冷冷一笑,拔出佩剑,将绳结一劈两半。
那一剑,空灵如天外飞仙。
那一剑,霸道似魔童降世。
孰为策略?
此即策略!
关于策略的定义五花八门,各有道理。
我不想在本书伊始,又对策略下一个冗长而绕口的定义,但是为了行文方便,避免歧义,不得不从俗。策略,简单来说,即:人通过思考形成的行动指令。
首先,策略是指令,可以是一个指令,也可以是若干指令,或者是一系列指令的核心精华。其次,策略是关于行动的指令,如果不对行动产生影响,那就别叫策略,爱叫啥叫啥,可以叫想法。第三,未经过思考的行动指令,我认为也不适合叫策略,应该叫本能反应。本能反应在有些时候效果比策略好,但大多数时候,不如策略。
一只乌鸦口渴,发现半瓶水。瓶口小,乌鸦嘴大,伸不进去,够不着水。乌鸦衔来石子丢进瓶子里,一颗一颗又一颗,水瓶里的水面向上升。终于,乌鸦喝到水了。我想,衔石子丢水瓶里,应该不是乌鸦的本能吧?
孰为策略?
此即策略!
乌鸦好象不是人耶~好吧,我承认,动物也有策略。
策略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形象地揭示策略产生的全过程,我竭尽脑汁搜肠刮肚终于又想起了一个与动物有关的故事。
孙猴子随唐僧西游,途经朱紫国,揭黄榜,为国王治病。御医问用何药?猴子说:“不必执方,见药就要。”太医院即将八百八味药材,每味三斤,以及药碾、药磨、药罗、药乳并乳钵、乳槌之类都送至驿馆,交给猴子。
猪八戒不嘲笑猴子要开药铺。
猴子说:“老孙所以取这许多药品,为教那些御医没处捉摸,不知我用的是那几味,难识我神妙之方也。”
夜深人静,猴子从八百八味药材内,挑出一两大黄,一两巴豆,刮了半盏锅底烟灰,接了半杯马尿,研磨调制,搅和一处,搓成药丸子。
百药拣几味,炼制成仙丹。
翌日进献,治好国王的病。
故事中的八百八味药材,好比所有感知到的信息。猴子挑出的四味药材,好比相关信息。研磨调制的过程,权且称之为黑厢操作。治病的药丸子,好比策略。进献给国王服用,药到病除,则是策略转化为行动。
总结一下,策略产生过程,如图所示。
己知与未知
显而易见,人先有所知,再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然后方有所得,故把策略产生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所知,即获取相关信息,我称为此岸,对应猴子从八百八味药材中挑选四味药的过程,也可以对应烹饪中的备料阶段,即开火下锅前选菜、洗菜、摘菜、切菜、配菜、准备厨灶等一系列活动。
此岸类似挖宝游戏,主要是从庞杂的已知信息中挑出有用的相关信息。从遇到问题开始,明确主体,了解常识,掌握具体情况,由表入里,去芜存真,抽丝剥茧,直抵本源,发现关键的核心要素,深入浅出,厚积薄发,知已知彼,预测变化和未来,直到产生想法之前,都属于此岸,去发现就好。一个优秀的策略咨询师,一定是个寻宝高手。
第二阶段,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创造出了原本没有的新想法,我称为黑渊,对应猴子黑厢操作研磨调制的过程。也可以对应烹饪中的过火阶段,即开火下锅后至收火出锅前,包括各种材料下锅顺序、调味拌色、翻、炒、煎、炸、烤、涮、焖、蒸以及控制火候把生菜变成熟菜的环节。
鲜有人触碰黑渊,那里一直是空白领域,长年笼罩在神秘的未知迷雾之中,如同黑洞,如同深渊,故名黑渊。
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还有一条黑色深渊存在于已知信息与未知策略之间;极少数人知道那里有一条漆黑的深渊,却假装看不见,不肯承认黑渊的存在。不管人们知道与否、承认与否,黑渊就在那里,等待着思考者的脚步。
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黑渊前的思考者,他已经得到了所有能得到的已知信息,离开了此岸,还没有抵达彼岸,茫无头绪,好比瞎子进了屋子,屋子里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瞎子四处摸索,什么都没有摸到。屋子里可能有大象,也可能有毛驴老虎蝎子蛇,也可能什么都没有。无迹可寻,无凭无依。没有顺理成章,没有理所当然,只有想象和瞎摸。有可能摸对,有可能摸错,也有可能什么也摸不着。
第三阶段,有所得,由想法形成策略,我称为彼岸。对应猴子把弄好的药末搓成药丸子进献给国王服用的过程。也可以对应烹饪中收火出锅后,盛到盘子里如何造型,端到桌子上如何摆放,呈现色香味美的效果。
彼岸类似拼图游戏,好比瞎子摸象,只要抓到了尾巴或耳朵,就可以跟着摸到其他部位。目标、路线、原则、定位、模式、方法、切入点、计划、举措、落地实施、整合资源、调整结构与程序,提升心智和能力……都属于彼岸。策略诸要素,密不可分,得一则得二,得二则得三,得三则得全。一个优秀的策略师,善于找到策略要素间的联系,举一反三,一叶知秋,窥斑知豹,一窍通百窍通,从一个朦胧的想法,描绘出宏伟壮丽的蓝图,哪怕仅仅摸到一根象尾巴毛,心里也能对整个大象全貌形成完整的认识,并把心里的大象画出来给别人看,还画得让别人一看就懂、过目不忘、赞不绝口。
3节 莫把已知当未知
错把此岸当彼岸
有些人,未能察觉或无视黑渊的存在,没有经过智慧的思考,错误地把此岸的一部分当成彼岸的一部分,倏忽之间,貌似从此岸直达彼岸,其实依然滞留于此岸,并没有抵达彼岸,却以为到了彼岸。
一条线
1923年,美国一台大型电机发生故障,众人束手无策,于是请德国科学家斯坦敏茨来看看。斯坦敏茨在电机旁用粉笔画了一道线,说:“打开此处,减少线圈16匝。”工程师们照办,机器果然运转正常。结账时,斯坦敏茨索要一万美金的酬金。按照美元与黄金的兑换价格,那时候的1万美金,相当于现在的百万美金。有人说:“你只是用粉笔画了一条线凭什么值1万美金?这简直是敲诈勒索!”斯坦敏茨一笑,随即在付款单上写下这样一句话:“用粉笔画一条线值1美金。知道在那里画线值9999美金。”
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故事,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找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由此引申出一种极端观点,我称其为问题崇拜,他们坚信只要找到终极问题,就能找到解决方案-请问是谁给你的自信?
真理向前一步,果然就是谬误。
有时候,找到问题确实就能解决问题。若以烹饪为喻,凉菜也能吃甚至有些凉菜很好吃。但绝不能由此推论,所有的菜都可以凉吃。
舜之家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八九,堪与人言无二三。
有些人,一旦遭遇挫折,就把个人的失败,归因于原生家庭,羡慕别人有个好爸爸……此种行为,实在大错特错,错把此岸当彼岸。
舜,幼年丧母,父娶后妻,生弟。
老爸爱后妈,后妈爱亲娃,亲亲爱爱一家三口,怎么瞧舜怎么多余,经常想要杀掉舜。
舜发觉危险,则逃避;有小过,则受罪;对父母不失子孝,对弟弟不失兄慈。
尧觉得舜懂事,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眼看舜的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老爸后妈和小弟,更想弄死舜了。
有一天,老爸叫舜上房刷涂廪木,等舜上了房,老爸从下纵火焚廪木。舜两手持斗笠,伸开如两个大翅膀一样,从房顶滑翔掠下,没烧死。
一计不成,又设一计。有一天,老爸叫舜淘井。舜留了个心眼,偷偷在井壁挖了一个斜洞。当舜在井下干活的时候,老爸后妈和弟弟,突然从井口往下倒土,迅速把井填实,以为舜必死无疑。三人瓜分舜的遗产,弟弟说:“主意是我出的。”舜的牛羊仓廪归父母,舜的房屋和两个年轻貌美的妻子归弟弟。
弟弟当天就搬进了舜的屋子,高兴地弹着舜的琴。
舜从斜洞里爬出来,回到家。
弟弟吓了一跳,说:“哥我正想你呢!”
舜说:“然,尔其庶也!”
别问啥意思,我也不知道。
千年以降,孔子提倡仁恕之道,佛陀舍身饲虎,耶酥不责怪那些将要杀害他的士兵,说他们也是迷途的羔羊……舜的话,我猜意思可能与其差不多~~都是圣人境界。
经此事后……你以为恶人有恶报?错!史书记载,舜侍奉老爸后妈更加孝顺,对待弟弟更加友爱。
至于是真是假,各位读者自行分辨。
即使原生家庭如此糟糕,舜的心态依然那么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声名远溢,百姓敬服,终于继承了尧的事业,成为天下共主。
舜的人生之所以既精彩又豪迈,就在于他没有囿于原生家庭的桎梏,不受面子、情感、习惯以及世俗观念之类的藤蔓羁绊,摆脱了此岸思维,心灵自由活泼,智慧不受拘束,故而能审时度势,采取恰当的策略,死中做活,化险为夷,遇难呈祥,逢凶化吉,硬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大满贯。
锤子
错把此岸当彼岸,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屁股决定脑袋,位置决定姿态,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象钉子。
锤子可以是武力。利器在手,杀心自起。魔兽世界中,面对兽人大举侵略,联盟国王呼吁和平,说:“暴力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部落领袖反呛:“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锤子可以是金钱。有钱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凡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其实还有下半句:“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钱够不够的问题。”
假若既没有权也没有钱,象我这样的穷光蛋,自以为有点小聪明,那么锤子也可以是智慧。痴心妄想凭借那一点点可怜的智商,行走江湖就能无往而不利,可以化解世间一切难题……哎,错把此岸当彼岸,这是病,得治!
假若有个人实在一无所有,至少还有爱。爱可以发电,可以融化冰川,可以冶愈百病,可以让枯木回春,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包容原子弹,可以拯救地球和宇宙……哦,那是科幻电影。
失街亭
预先设定路线流程的情况更普遍,脱离实际、食古不化、教条主义、走形式、装样子的现象比比皆是。
荆州地杰人灵,马谡一家,兄弟五个,个个才华横溢。尤其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刘备入川,马谡随行。诸葛亮十分器重马谡,行军打仗,常常与之促膝常谈,彻夜谋划。
诸葛亮称赞马谡“旷世奇才”。刘备不以为然,临死前特意交代诸葛亮,马谡不靠谱,不堪大用。诸葛亮点头答应,心里没当回事儿,依旧宠着马谡。
诸葛亮南征,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上乘策略,诸葛亮“七擒孟获”,保证了蜀国南境安宁。随后,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的现实,马谡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适时休养策略。诸葛亮执意北伐,马谡献反间计,筹思精妙,成功离间魏国曹睿、司马懿君臣。诸葛亮一出祁山,旗开得胜,开局顺利,势如破竹,节节胜利……魏军反扑,司马懿亲率大军,直逼汉中咽喉街亭。派谁去守?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诸葛亮一时大意,不顾刘备的叮嘱,令王平协助马谡同去。
马谡自幼熟读兵法:“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于是自作主张,山顶扎寨,妄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敌军。司马懿何等人也?岂会轻易被击败?反而将马谡包围,断其水源。马谡突围失败,不战自乱,街亭失守。诸葛亮狼狈退回汉中,一出祁山失败。
智者通权达变,英雄随机应变。
马谡守街亭,不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迷信兵法,死搬教条,错把此岸当彼岸,作茧自缚,兵败身死,固其宜也。
(未完待续)